經絡不通百病生,補什麼都沒用。樹有根,人有腳。樹木枯朽,一定是根已枯朽;同理,人的衰老,也是從腳開始。那麼,如何養護腳部呢?關鍵在於艾灸以下穴位!從腳底經過的經絡,只有腎經這一條。

1、湧泉穴:經氣湧出如泉
腎經是從腳內部腳小趾靠下的位置起始,內行到達腳底的湧泉穴,所以湧泉穴是腎經在體表的第一個穴位。
坐標:足底部,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上1/3處
擅長:開竅,降逆,調理高血壓、失眠、癔病、神經性頭痛等
從腳小趾下方開始的腎經氣血如地下水,到達此穴後湧出體表,像一眼泉水,該穴因此被稱為湧泉。
湧泉和神闕一樣,都是「會吃藥的穴位」,所以特別適合艾灸。它還是急救穴之一,休克、癔症時務必用力按。

2、然谷穴:腎水裡燃起一把火
坐標:在足內側緣,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
擅長:調理煩躁口乾、咽喉腫痛、糖尿病、月經不調等
從湧泉湧出後,腎經從腳內側上來,到達然谷穴。雖然然谷穴不是易堵穴位,但如果這裡有明顯痛感,就必須艾灸。
然谷穴是腎經上的縈穴,屬火,對煩躁口乾、咽喉腫痛等火性問題效果明顯。
腎經從然谷穴上來後,以內踝骨後下方為中心,順時針繞了一圈有餘。經上的「太大水海」四個重要穴位(太溪、大鐘、水泉、照海)分別在12點鐘、3點鐘、6點鐘、9點鐘方向上,而內踝尖大致在10點鐘方向。

3、大鐘穴:氣喘如鍾,來敲大鐘
坐標:腳內踝後下方,內踝尖向下半橫指跟腱前緣上
擅長:益腎平喘,調理氣喘、咽痛、足跟痛等
4、水泉穴:想小便好水泉閒不了
坐標:腳內踝後下方,踝尖與跟腱中點下1寸處
擅長:管理水液,調理小便頻數、月經不調、痛經等

5、照海穴:一輪紅日照深海
坐標: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擅長:溫補腎陽,調理小便失常、失眠、糖尿病、高血壓等
在腳內踝上纏綿一圈後,腎經沿著腿內側靠後的位置向上(腿內側中央的位置是脾經),沿著前身正中線旁開0.5寸的位置,從陰部向上走到腹部上端(幽門穴),再沿著旁開2寸的位置,走到鎖骨下(俞府穴)為止。
因此,如果有腹痛、胸痛,應該把腎經納入考慮範圍的,而不要機械地「肚腹三里留」「心胸內關謀」。
另外,腎經的內行部分「循喉嚨,挾舌本」,這一點對我們非常有指導意義。中醫認為,「久咳傷腎」,即便不咳,平時用嗓多的人,也要多灸腎經的水泉、照海;有慢性咽炎的人,千萬別認為只是嗓子壞了,還要灸透腎經。
腎能藏精,其精華通過腎經的內行部分連通五臟六腑。如果五臟六腑的精氣夠用,腎就把盈餘封藏起來;如果五臟六腑的精氣不夠用,腎就貢獻自己的庫存維持它們的正常工作。
如此重要的腎經,一定要經常艾灸,千萬別讓它瘀堵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93429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