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腫瘤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但它們並不是不治之症,依靠現在的醫學技術,早期診治可使5年生存率超過90%。

胃癌的發生有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一般經過「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的過程。

胃鏡檢查具有直觀性,直接夾取活體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是目前診斷胃癌的「金標準」,對於早期胃癌的篩查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預防胃癌要做到「三早」
儘早發現病變 儘早診斷治療 儘早阻斷胃癌的發生


7大類「胃癌高風險人群」 需要注意:
1
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者

2
接受過胃部分切除手術、有胃息肉和有胃癌前病變(如慢性萎縮性胃炎等)者

3
感染幽門螺桿菌者

4
有不良飲食習慣者,如飲食不規律、吃霉變食物、吃飯速度快、喜食腌制和熏制食品、高鹽飲食、少食新鮮蔬菜者

5
惡性貧血的患者

6
長期酗酒、吸菸者

7
精神受刺激和愛生悶氣者


要想提前預防患「胃癌」,早期篩查為上策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大腸癌患者獲得高治癒率的重要因素。我國各地普查結果綜合顯示:大腸癌檢出率約0.037%~0.6%。在檢出的大腸癌中,早期大腸癌占15%~25%。早期篩查可以大大提高無症狀大腸癌的發現率,將腫瘤扼殺在萌芽中。
根據統計數顯示,40歲以後,大腸癌的發病率開始明顯上升,大約75%的大腸癌發生於這個年齡段後。

年輕人更容易「患」上胃癌
全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等消化道癌症繼續「名列前茅」;讓人痛心的是,這些患者中不乏年輕人的身影。

原因一:三餐饑飽不定
胃是一個習慣遵守"時間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及時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沒有食物中和,就會消化胃黏膜本身,對胃黏膜造成損害。飢一頓,飽一頓,經常不吃早餐,有時又暴飲暴食,加之開夜車、生活無規律,讓胃癌發病有了"良好"的土壤。

原因二:熬夜
熬夜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體抵抗力,而這一點很可能讓病毒乘虛而入,誘發疾病出現。

原因三:邊走邊吃
為了節省時間,很多人的早餐都是在上班路上解決的,而中餐又往往對著書本、電腦螢幕邊看邊吃,這樣會讓胃很不舒服。"消化"是一項緊張而繁重的工作,需要大量充足的血液,如果這時人體處於運動中,會大大分流了胃腸道的"電力供應",必定會影響到它的正常消化功能,最終導致胃炎,甚至出現胃下垂。同理,邊看邊吃使腦部無形之中和腸胃"爭奪"了血液,也會造成消化不良。
有調查顯示,經常三餐不定時者,發生胃癌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群的1.3倍,喜食燙食為4.22倍,生氣進食為1.5倍。如果上述因素協同作用,則患胃癌的相對危險性更高。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避免胃癌呢?
1、增強自身免疫力:積極運動,按時睡眠。體質較差的人士可以服用現代中藥人參皂苷Rh2進行胃癌等疾病的預防。它能有效提高免疫力,可顯著提高IL-2活性,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和NK細胞的殺傷活性,抑制正常淋巴細胞染色體突變,穩定免疫系統,達到抗腫瘤效果。

2、按時體檢:所以如果胃部出現不適,應及時就醫。一些已經患有胃部疾病的患者,更應該留心注意疼痛規律和時間的變化,每年都應該做一次胃鏡檢查。一旦出現嘔血和便血、不明原因的消瘦,要及時去醫院做檢查以排除癌症。

3、注重飲食:專家表示,人每天都要吃一定量新鮮的蔬菜,少吃辛辣、刺激、滷製、腌制、烤制等食物。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