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就是保健,能讓我們每天的生活上檔次,有質量!
中國傳統的養生經驗十分豐富,從2000多年前的古醫學著作《黃帝內經》,到流傳在鄉間的諺語格言,無不體現出養生大智慧。
而這些經驗,就體現在我們常見的一些現象中。
1
女性比男性長壽
多項研究發現,女性通常比男性壽命更長。長期以來,各國人口數據均顯示,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長5至10年。
科學家研究發現,女性心臟疾病風險較低,而男性吸菸率、飲酒率高可能是造成該現象的因素。
具體而言,女性更長壽的根本原因就是:女性比男性更關愛自己。有了不適就嚷嚷,就會去醫院,避免了許多風險。
不過,男性百歲老人通常比女性百歲老人更健康,他們不容易殘疾。
2
小病小痛反而活得久
俗話說,「小病不斷,大病不來」。這並不意味著平時有點小病小痛更健康。
中國老年學會老年醫學研究會副主任委員喻安書教授認為,主要是因為平時經常生病的人,會更加關注健康問題,能注意到自己身體的輕微變化,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而總是不生病的人,往往認為自己身體素質很好,不愛檢查身體,忽視身體的輕微不適。往往到了大病才當回事,導致預後不如那些一有小病小痛就早發現的人群。

3
英年早逝太多了!
近年來,媒體常報道某知名人物猝死,越來越多人因癌症英年早逝的消息。這些信息不斷給我們敲響警鐘:生命需要珍惜。
為什麼那些平時身體很好的人反而早逝?關鍵是麻痹大意,仗著身體好,拼搏、熬夜、應酬,結果過勞而死。
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主任委員曾強教授指出:
• 人類1/3的疾病通過預防保健就可以避免;
• 1/3的疾病通過早期發現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 1/3的疾病通過積極有效的醫患溝通可以提高治療效果。
所以,人的壽命長短,在於本人是否有自我保健的意識,它才是養生保健的法寶!
4
亂用保健品猛於虎!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
如今社會趨於老齡化,老年人病多,吃的藥多,再加上有些人濫用保健品、營養品,引發的藥物性損害越來越多。必須提醒大家的是,是藥三分毒,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藥。
再說說保健品。
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室張湖德教授介紹:
就拿人參來說,他曾聽說,一個特別孝順的兒子千里迢迢將人參送給了家裡的老父親。老父親覺得是好東西,一下子就吃了0.25公斤,沒多久,就去世了。
現在許多人盲目服用保健品,不僅效果達不到,還破費甚巨,實在是不值得!

5
少食長壽,貪食折壽
很多疾病的發生與飲食有關。古代的醫書中,許多地方都講到兩個字——「節食」。節食,不是不吃東西,而是調控飲食的質量與數量。
古人說,「夜飯減一口,活到九十九。」「若要安,常帶三分飢和寒。」臨床上發現,許多急性胰腺炎、膽石症急性發作、心肌梗死、腦溢血的發病與暴飲暴食、飲食過量有關。
那麼,怎樣才是不過量呢?
• 進食後:不脹,不悶,不氣短;
• 晚上:不幹,不苦,口不粘,不打呼嚕,不流涎;
• 白天:頭腦清醒,口氣清新,沒有疲憊感,工作效率高。

6
不偏咸、不偏葷,多吃蔬菜
1
不偏咸
日本高血壓發病率最高的地方是東北部秋田縣和北海道,那裡的人常吃鹹魚、鹹菜,而沖繩人高血壓的發病率低,那裡的人多吃新鮮蔬菜,吃新鮮魚,而且口味偏淡。
中國營養學家建議每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也就是一啤酒瓶蓋的量。
2
不偏葷
我國著名心血管專家洪昭光在講這個道理的時候,常常舉例說:
人有28至32顆牙齒,犬齒4顆,能撕咬,用來吃肉;門齒8顆,用來切蔬菜水果;磨牙16顆,用來磨五穀雜糧。
也就是說,吃肉的牙少,吃菜的牙多。所以,人的飲食結構應該是葷素搭配,以素為主。
高脂肪、高蛋白質的飲食讓我們的身體受不了,於是造就了無數肥胖兒、脂肪肝。尤其是許多30多歲的青年人,已經挺起了啤酒肚,這是很危險的。

3
多吃蔬菜
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建議每人每日食用蔬菜400至800克,但是國人的平均攝入量是276.2克,明顯偏低。許多蔬菜不僅可口,而且有保健的作用。
7
步行是最經濟、有效的運動
英國拉夫堡大學研究發現,每天快走可提高免疫力,使感冒幾率降低30%;美國《關節炎和風濕病》雜誌報道,與跑步相比,走路對關節損傷小,能延緩關節功能衰退。
國內外權威研究發現,每天堅持快走能有效預防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認知障礙等。
「走路可看作治療癌症的特效藥!」英國慈善組織漫步者協會和麥克米倫癌症援助組織共同指出:
如能每天堅持行走1.6千米,在20分鐘內走完,對乳腺癌、前列腺癌、腸癌的治療都有明顯益處,最高可降50%死亡風險。
那麼如何步行才是科學的呢?
• 每天快走兩次,每次2000米,中間可以間歇2次;
• 速度以每分鐘100步左右為宜;
• 時間在30至45分鐘。
走後不氣喘,不心慌,不頭暈,不大汗淋漓,要渾身舒坦,第二天不覺得累。這就是適度。

8
沒病也要定期體檢
體檢是防病控病的「健康衛士」,但大多數人卻未能認識到它的重要作用。
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顯示,2012年全國居民慢性病死亡率為533/10萬,占總死亡人數的86.6%,其中一半以上都可通過體檢早期發現並治癒。
體檢的真正作用在於,有病治病,無病防病,防危險因素。

9
平常心長壽,攀比心折壽
養生先養心,這是中國傳統的養生理念。養心,就是調整心態,尤其是日常生活的心態,是一種世界觀、價值觀、幸福觀。心態好,就長壽,心態不好,就生病。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活了74歲,遠遠超過了李白和杜甫,儘管他體質很弱,但心態很好。樂觀、自娛,對物質的追求看得很淡。有詩為證:自靜其心延壽命,無求於物長精神。
所以,很多疾病大多與心境有關,古人說:「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心自醫」。
10
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
開心也是藥,那麼,開心藥在哪裡?開心藥就在「笑」里。笑是生活的藝術,是排解壓力、負擔的良藥。
開口笑笑沒煩惱,健康長壽永不老。
笑是健康寶中寶,勝似吃了保健藥。
有研究人員發現,愛笑的人更加長壽。研究結果發現,最愛笑的參試棒球隊員平均壽命為79.9歲,比美國平均壽命高兩歲,而不愛笑的球員平均壽命僅為72.9歲。
笑口常開有益改善身心健康和人際關係,還能幫助延年益壽。
1
笑能增強免疫能力
笑能令體內的白血球增加,促進體內的抗體循環,這都能增強免疫能力,對抗病菌。另外笑也有助於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給人很有活力的感覺。
2
笑使心臟更強壯
笑能使血液循環更好,血液流通可以避免有害物質的積聚,因而減少對血管的威脅,減少心臟病發生的機會。
3
笑是特效止痛劑
研究證明,笑是最自然、最沒有副作用的止痛劑。當你笑時,腦中的快樂激素便會釋出,快樂激素是最有效的止痛化學物質,能緩和體內各種疼痛。
簡單的10句話,說出了長壽大智慧!快發給朋友們看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92622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