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器官中,胃可算得上是一個「老好人」了,循規蹈矩,踏踏實實做自己的本職工作,可是有些人總喜歡「欺負」它。"早上不愛吃早餐,夜宵使勁吃,喜歡喝酒抽菸,常常熬夜"
這些「壞習慣」持續不斷地「折磨」著胃。終於有一天胃承受不住,倒下了,於是,各種疾病也緊隨而來。
胃病不分年齡,19歲就有人得胃癌。而胃是所有器官中最容易受傷的,一日三餐,飲食習慣都在影響著我們的胃,稍不注意,就會讓胃受傷。因此,胃病在生活中十分常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胃脹,胃痛等病症。
在我國13億人口當中,胃病患者約有1.2億,同時,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在目前所有惡性腫瘤中占第二位,死亡率高居第三位。尤其是近年來,胃病發病年輕化,越來越多的人年紀輕輕就患上了胃病。有數據顯示,19歲~35歲青年人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另據調查顯示,年輕人主要以非萎縮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疾病較為常見,而中老年人多以萎縮性胃炎以及癌前病變等症狀為主。飲食不規律,口味偏重,正在成為引發疾病的重要因素。
6個壞習慣,正在破壞你的胃。胃是一個很有「原則性」的器官,喜歡一切按照規矩來,什麼時間該吃飯,要吃多少,怎麼吃,都是有講究的。一旦這個「原則」被破壞,疾病就會找上門來。
1、飲食不規律
「要麼不吃,要麼撐爆肚皮」,是很多人的飲食常態,這種一飢一飽的飲食規律,使胃在該休息的時候得不到休息,該消化的時候沒有東西可以消化,久而久之,胃潰瘍,消化不良就都找上門。

2、壓力過大
胃是最能表達的情緒的器官之一,長期處於緊張和壓抑的情緒中,會引起神經調節系統的紊亂,刺激胃酸分泌,導致胃酸過多,傷害胃黏膜,進而使胃功能受損,導致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發生。
3、抽菸喝酒
酒類中的乙醇會對胃黏膜造成強烈的刺激,長期喝酒會使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從而發生胃炎,胃出血等症狀。而菸草中的尼古丁,焦油以及其他化學物質同樣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這會增加胃炎,胃潰瘍的發生風險。

4、喜食高脂食物
「無肉不歡」成為了很多人對食物的追求,但這種每天「大魚大肉」的飲食習慣,會給我們的胃帶來巨大的消化負擔。相比果蔬來說,高脂食物更難消化,這就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等症狀出現。
5、長期熬夜
胃黏膜上皮細胞的壽命很短,平均每2~3天就要更新一次,而這個過程一般是在夜間進行,如果經常熬夜,胃得不到休息,胃黏膜的的修復能力就會變差。
此外,有些人喜歡在睡前吃宵夜,這會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就容易引發胃黏膜受損、糜爛,導致一系類胃部疾病出現。
6、長期服藥
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許多藥物會直接或者間接的傷害胃,引起炎症和潰瘍。常見的例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如果長期使用,會對胃造成刺激,損害,逐漸引起胃部病變。
治好胃病,怎麼「養」很關鍵。俗話說,胃病「三分在治,七分靠養」,想要治好胃病,日常生活中怎麼「養」很關鍵。

1、規律飲食
生活中儘量做到三餐定時,規律,避免一頓飢,一頓飽的情況出現。同時,建議三餐的進餐時間在以下時段進行:
早餐:7點~9點
午餐:11點~13點
晚餐:18點~20點
另外,吃飯的時候最好是細嚼慢咽,充分的咀嚼後的食物更容易被胃消化和吸收。
2、均衡飲食
平時蔬菜,水果,肉類都要攝入,不要只因偏愛其中一種,就忽略了其他食物。另外對於一些熏制,燒烤,腌制的食物儘量少吃。

3、飯後別躺著
不少人喜歡吃完飯就躺著,覺得很舒服,殊不知,這樣做會使胃酸更容易逆流到食道,引起食道狹窄。建議飯後可以先站一會,或者漫步20分鐘左右,若有感覺飽脹不消化,可以沿著肚臍上方兩寸左右的位置進行順時針按摩,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4、保持心情愉悅
保持心情的愉悅,有助於身體內分泌調節,保持各項機能正常運轉,改善胃腸功能。反之,暴躁的情緒就會起相反的作用,危害身體健康。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