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睡眠」比失眠還可怕?願您一夜好眠!

常識分享| 2018-06-16| 檢舉
「垃圾睡眠」比失眠還可怕?願您一夜好眠!

眠(圖片來源:pixabay)

一般而言,人們的正常睡眠時間是7個半小時,最低不低於6個半小時,但也有例外,只要覺得睡夠了、精力充沛即可。並且,就目前研究而言,外源性褪黑素等藥物的作用不大,更多的只是一種心理暗示,因此有睡眠障礙的患者應及時就醫,採取措施。

在繁忙的生活中,大家往往是忙於工作,急於應酬,卻忽略了身體健康這塊風水寶地。其實,平時稍加註意,提早預防,健康就在我們身邊。

「垃圾睡眠」比失眠還可怕?

打呼嚕不代表睡得好,睡眠暴力也很糟糕,睡過頭可能睡出高死亡率……曾有日本研究調查顯示,每天睡7小時的人可以活得最久,而睡得愈多死亡率就愈高,如果每天要睡9個小時以上的人可能身體有毛病。

作為生存的根本,睡眠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睡太少不益於健康,睡太多也不可以。

如果你的情況符合以下幾點,很遺憾,你的睡眠或許也被歸為在了「垃圾」的行列。

「垃圾睡眠」比失眠還可怕?願您一夜好眠!

眠(圖片來源:pixabay)

1.看電視、聽音樂或者玩電玩的時候睡著;

2.強迫自己按「時間點」上床睡覺、早上起床,而且這時間「點」總在調整;

3.自然醒來後,想著再「賴一下床」,強迫延長睡眠時間;

4.晚上不睡,白天補覺,雙休日補覺;

5.工作壓力大,晚上需加班,在高強度的工作結束後馬上入睡等。

「垃圾睡眠」比失眠還可怕?願您一夜好眠!

眠(圖片來源:pixabay)

「垃圾睡眠」影響大腦「排廢」

眾所周知,人體中的每一個器官都需要休息,而大腦是人體中工作最辛勤的器官,其他器官都有清除身體垃圾的淋巴系統,而大腦卻沒有。最近有研究表明,睡覺時大腦會將廢物沿著腦脊間的血管清出,只有在睡覺時大腦才會清理。

這種說法與「垃圾睡眠」的概念不謀而合,沒睡好的人,真的腦子裡都是「垃圾」?研究中提及的「腦內垃圾」,其實是指大腦腦內的代謝廢物,這種說法是「睡眠能增加代謝產物排出的功能」的體現。

研究表明在覺醒期間,細胞產生的代謝廢物會積聚在細胞間液;而在睡眠時,腦脊液會沿著動脈周隙流入腦組織,與腦內組織間液不停交換,並將細胞間液體的代謝廢物帶至靜脈間隙,隨即排出大腦。也就是說,白天大腦腦內代謝產物不斷積聚,睡眠時大腦可高效清除代謝產物,從而恢復活力。

「垃圾睡眠」比失眠還可怕?願您一夜好眠!

眠(圖片來源:pixabay)

所有的動物都需要睡覺,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的複雜系統也需要睡眠。如果沒有睡眠,系統則會失去平衡,將導致嚴重的後果。人在連續數天睡眠剝奪後,會出現強烈的困意、疲憊、易激怒、情緒不穩定、喪失精細工作的能力以及定向力障礙,約80%的受試者還會出現錯覺和幻聽;睡眠剝奪超過100小時以上時,這些症狀明顯加重。

「剝奪」聽上去讓人難過,無論主動還是被動,不能好好睡覺都會令我們困擾。隨著剝奪時間延長,人的工作操作能力就會越來越低,特別是在長時間從事重複單調的工作時,會出現動作遲緩,經常出差錯,甚至引發事故。這些「垃圾睡眠」如垃圾食品,是人類的健康殺手。

睡太少、睡太多都不好,就算保證了睡眠時間,也不代表你的睡眠是優質的。所謂「垃圾睡眠」,簡單地說,就是指睡眠時間和質量都不盡如人意。在我們這個生活節奏愈來愈快的時代,「垃圾睡眠」的現象比起以往來說,是否有增無減?

「垃圾睡眠」比失眠還可怕?願您一夜好眠!

眠(圖片來源:pixabay)

「『垃圾睡眠』的現象確實是有增無減,越來越嚴重。這主要與沉迷於網絡遊戲、玩手機、看視頻,夜間工作和工作壓力大需經常熬夜加班,以及睡眠障礙患者增多等有關。」潘主任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中學和大學生群體容易受到手機和網絡遊戲的誘惑,不能按時睡眠,從而出現「垃圾睡眠」,導致白天精力差,學習效率低,學習成績下降,身體抵抗力低;而夜間工作或熬夜加班工作的群體,因睡眠覺醒時間不規律,也容易出現「垃圾睡眠」,影響工作效率和身體健康。

「垃圾睡眠」和「垃圾食品」曾經是青少年健康方式的兩大殺手,令人擔憂的是,現在這種睡眠方式已經逐漸從青少年,演變到了職場白領、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除了習慣性脫髮、突然冒出的啤酒肚、做事情總是丟三落四、呼嚕打得震天響……「垃圾睡眠」對我們身體健康所產生的危害,比我們想像中還要更嚴重。

大部分睡眠障礙患者,如失眠障礙、夢魘障礙、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不安腿綜合徵、物質或藥物所致的睡眠障礙等,都有睡眠質量下降等問題,毋庸置疑,『垃圾睡眠』會很大程度地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以及日常生活與工作能力。

「垃圾睡眠」比失眠還可怕?願您一夜好眠!

眠(圖片來源:pixabay)

人一天睡多久、怎麼睡才健康?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規律的作息是精力充沛的保障。然而,熬夜似乎越來越成為一種普遍習慣。專家提醒,每次熬夜都將為身體埋下隱患,可能誘發各種疾病甚至腫瘤;若出現睡眠障礙,應儘早就醫。

2017年生理學或醫學的諾貝爾獎研究的也是人體晝夜節律。人體晝夜節律,簡言之就是規律的作息,這對於人體健康非常重要,應當受到重視。

不過,在當今社會保持正常的人體晝夜節律好像並不容易:加班、煲劇、遊戲……熬夜的理由數不勝數,尤其在大城市,這樣的情況更為多見。有調查顯示,約90.7%的大學生存在各種睡眠問題,其中熬夜最為常見,極少數學生在22點前入睡,近50%的學生在24點後才入睡。

睡眠與褪黑素的分泌和人體的核心體溫有關。一般而言,晚上7點人體體溫達到最高,然後開始下降,9點褪黑素開始分泌,10點半腸蠕動抑制,換句話說,從褪黑素分泌到腸蠕動抑制這一段時間就是要開始入眠的時間。凌晨2點到4點屬於最深睡眠,這一段時間也是最易打瞌睡的時間。

「垃圾睡眠」比失眠還可怕?願您一夜好眠!

 

眠(圖片來源:pixabay)

一般而言,人們的正常睡眠時間是7個半小時,最低不低於6個半小時,但也有例外,只要覺得睡夠了、精力充沛即可。並且,就目前研究而言,外源性褪黑素等藥物的作用不大,更多的只是一種心理暗示,因此有睡眠障礙的患者應及時就醫,採取措施。

此外,光線對睡眠的影響很大,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顯示屏所發出的藍光會抑制人體褪黑素的分泌,擾亂睡眠,加之瀏覽內容的趣味性,更使人難以入眠。故而,睡前玩手機、平板電腦等並不是好選擇。

有很多人習慣睡前泡澡消除疲勞,實際上,睡眠好的人泡澡可能會是一种放松。但睡前泡澡會使人體體溫升高,對於失眠的人來說,睡前泡澡很可能會起反作用。

可以適當午休,但中午睡眠時間建議不超過半個小時。尤其是睡眠不好的人,中午最好不要進入深睡眠,以免夜間難以入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91583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