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高血壓,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患有高血壓的人,要在醫生指導下堅持規範治療,並適當調整生活方式。
一、重中之重:改善飲食和營養結構
1.限鹽補鉀
長期攝入過多的鈉鹽是引起高血壓發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血壓病人每天攝入的總鹽量限制在2~5克為宜,相當於啤酒瓶蓋半蓋的食鹽量。烹調儘量少放鹽,可以用醋、芝麻醬、咖喱、料酒、香料來調味,適當加蒜、姜、蔥、胡椒等提味。
同時,要當心那些「藏起來」的鹽,這樣才能避免吃鹽過多。
附:「藏」在食品中的鹽,這類食品主要包括——
(1)調味品:味精、醬油、番茄醬、甜麵醬、黃醬、辣醬、豆瓣醬、腐乳等;
(2)腌製品:鹹菜、醬菜、鹹蛋、臘腸、臘肉等;
(3)熟肉製品:香腸、午餐肉、醬牛肉、火腿、燒雞、魚乾等;
(4)方便快餐食品:方便麵調料、速凍食品、罐頭食品等;
(5)零食:甜點、冰激凌、飲料、話梅、果脯、肉乾等,它們雖然以甜味為主,但裡面也可能含有很多鹽。為了增加口感,很多加工食品可能會加入較多的鹽。
鉀具有一定的降低血壓和保護心臟的功能,高血壓病人可多吃含鉀豐富的食物。
2.適當控制熱量攝入
超重和肥胖者降低體重有助於降血壓,體重降低5公斤以上,平均血壓可下降5~6毫米汞柱。這說明,體重增加不利於高血壓病的治療。
控制體重的主要方法是:限制高熱量食物攝入,將全天的熱量控制在適宜的範圍內。如果體重超重和肥胖,則應減少熱量攝入,尤其要減少食用高油脂類食物,如動物肉類。
3.限制脂類
過多的脂肪攝入,不僅可導致血壓增高,還可導致血脂和體重增加,從而加劇血壓增高情況。除了不吃葷油、肥肉、油炸及油煎食物外,還應儘量少吃動物內臟,減少炒菜油的用量。
4.充足的鈣和維生素C
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在防治高血壓及其併發症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因此,應注意營養平衡,特別是微量營養素的攝入,其中充足的鈣和維生素C具有一定的降血壓作用。
含鈣特別豐富的食物有牛奶、黃豆及其製品。新鮮蔬菜和水果普遍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在菜花、青椒、大棗、獼猴桃等蔬菜和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尤其高。
二、適時釋放自己的壓力
長期精神壓力大和情緒憂鬱,是導致高血壓和降壓治療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
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培養對自然和社會環境的良好適應能力。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緊張,適時釋放自己的壓力,保持良好睡眠,都有助於控制高血壓。
三、適當運動
適當運動是高血壓病重要的非藥物療法之一。
運動方式多種多樣,可採取如散步、體操、慢跑、騎自行車等。高血壓病人鍛鍊應循序漸進,開始運動量宜小,以後逐漸增加。鍛鍊應持之以恆,才能達到增強體質,控制血壓的目的。21
2評論
39健康網 39健康網官方帳號04-04 17:52
33贊
踩
控制體重
美國的心臟協會有過一項研究顯示,要想長期控制血壓,保持健康的體重比堅持運動、清淡飲食、菸酒不沾更為有效。數據顯示,隨著年齡的增加,保持健康體重的人血壓升高的幾率可降低41% 。
專家介紹,已有醫學證實,如果你的體重增加1公斤,血壓會相應上升1mmHg,所以保持適當的體重尤為重要,如何計算自己的適當體重?計算你的BMI值,保持在18-24之間, BMI=體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
少鹽
預防高血壓,醫生一定都會告誡一句,少吃鹽,為什麼吃鹽會導致血壓的上升?是因為鹽中的鈉在「搗蛋」,人的血管具有通透性,而鈉就像海綿,如果鈉攝入過多,會把水分吸收造成水鈉瀦留,增加血容量,給血管增加壓力,長期如此,血管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導致高血壓。
多喝水
千萬不要小看喝水,每天攝入足夠量的水分,能夠減少便秘的發生,從而阻止血壓的上升,此外,預防便秘還可以從飲食入手,多吃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纖維攝入。
多喝水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預防血栓的形成,尤其是在冬天或夏天,血液流動緩慢,容易黏稠,容易形成血栓。
睡眠充足,保持心情平和
睡眠不夠,生理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疲勞,過度疲勞會使得交感神經長期處於興奮狀態,血管持續收縮,導致血壓升高。
我們常常發現,睡眠質量不好的人,情緒也會變得很差,處於壞脾氣下,也會導致血管收縮痙攣,造成血壓上升,此外情緒激動時兒茶酚胺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也會進一步造成血壓上升及血管收縮。
不抽菸、多運動
年輕人發生腦中風,九成的原因是來自於抽菸,菸草中的有害物質本身就能促進血壓的上升,因此,專家建議,對於吸菸人群,若無法戒菸,則一定要加強運動鍛鍊,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把血液中帶有香菸的有害物質排泄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