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經常會有一些不適的症狀,覺得很累,而且肚子上有贅肉,臉上也開始長斑,同時在工作的時候效率會非常的低,經常注意力不集中,會忘記一些事情,但是又沒有什麼具體的病,其實這都是脾虛濕氣重造成的,那麼如果脾虛濕氣重的話,應該怎樣進行調理呢?
脾虛濕氣重的典型症狀
面部或肢體浮腫,容易肥胖,頭昏沉像戴了帽子或裹了濕毛巾,午後疲倦怠惰嗜睡,臉色偏黃,食物不易消化,容易脹氣,腸鳴、大便稀軟或黏滯排不幹凈。
女生常見分泌物多,期腹瀉,經行量多或延後、色淡質稀、多囊性卵巢。舌淡胖,苔白膩,脈濡弱。
脾虛濕氣重的調理辦法:健脾益氣、利濕消腫
中醫認為,從臟腑功能來說,脾主運化,運化不逮,水濕停留,就會導致濕氣重、濕病的發生。
《黃帝內經》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濕邪引起的疾病多皮膚腫脹、腹部脹滿,而與脾的運化功能障礙有關。 濕有內外之分,外則濕邪困脾,水濕四溢而致肌膚浮腫;內濕則脾陽不足,痰飲聚腹而致中焦脹滿。
簡單來說,就是脾不好,就會導致濕氣重,很多濕氣重的人浮腫、有小肚子,這都與脾不好有關。而另一方,脾是濕土,喜燥怕濕,本身有濕氣,也會導致脾虛。
所以說濕氣重的人,不能光想著祛濕,還要健脾,為什麼有些人吃薏米紅豆粥沒效果,或吃了就好、一停又犯,就是沒有健脾的道理。
對於脾虛濕氣重的人,要從健脾益氣、利濕消腫出發,食療的話,吃什麼好呢?推薦喝點芡實薏仁茶。
脾虛濕氣重的食療辦法
很多人一提起祛濕,就馬上舉手說「薏米紅豆粥」,確實,對於一般的濕氣,這個有用;但如果是濕氣重,甚至是脾虛濕氣重,那就必須是芡實薏仁茶。
為什麼呢?我們先來看看它們的功效。
薏米仁有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的作用;紅豆(注意中醫里的紅豆指的是赤小豆)有利水、消腫、補心、健脾胃的作用。
不過薏米仁、赤小豆最大的作用還是祛濕消腫,所以說有輕微的濕氣,吃點薏米紅豆粥是OK的。
但若是脾虛濕氣重,則要加上芡實。 芡實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的功效。三者結合,才能達到健脾益氣、利濕消腫的效果。
脾虛濕氣重,有小肚子,容易累,怎麼調理?
健脾祛濕的芡實薏仁茶的做法
材料:熟薏米仁、芡實、赤小豆
做法:將生的薏米仁炒到微黃色,再加上芡實、赤小豆一起煮水喝。連喝28天會有明顯的效果,因為28天正好是人體的一個生物周期。
四個小提醒
1、食療法最麻煩的就是這三種食物都特別難煮爛,少則半小時,多則一小時,只能耐心點!實在不行,網上也有類似產品出售,一般都是袋泡茶的形式,一來方便,二來研磨過、效果更好。
2、按摩是一種很好的祛濕方法,常刮身體4大祛濕穴位(豐隆穴、足三里、中脘穴、曲池穴),具有很好的祛濕效果。
3、運動也有祛濕的作用,但只宜微微汗出,如搞得大汗淋漓即非所宜。
4、保持心情舒暢,無論是對健脾、祛濕還是對健康,都有極大幫助。
上面介紹的就是對於脾虛濕氣重的一些調理方法,大家一定要注意食療的方法,在熬制這些食物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儘量的把食物煮爛,這樣味道才會更好,而且可以採取按摩穴位的方法,平時也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當然保持良好的心態也是很有幫助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