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兄妹里四個患胃癌,這個決定幾乎救了一個家族!

前不久,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胃癌診治中心副主任、普外科及胃腸外科主任醫師朱玲華為一位胃癌患者做了手術,這位患者兄妹5人里,有4人都患有胃癌,其中3人都是朱主任做的手術。

 

五兄妹4人在15年間陸續患上胃癌

還有一位情況尚好仍堅持每年做胃鏡

朱玲華主任說,這是一起典型的家族性胃癌。

 

五兄妹里的老四,2003年時因腹痛查出了胃癌,且是晚期,在老家麗水青田當地開的刀,但還是很快就去世了,去世時只有40歲左右。

 

接著,2012年底,當時66歲的老大在杭州經胃鏡也查出胃癌,癌細胞侵犯到黏膜下層(癌細胞侵犯胃的順序一般從黏膜-黏膜下層-基層-漿膜層),算是早期。2013年初他做了開放式的遠端胃癌根治術,因為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所以至今生活得很好,沒有復發。

 

 

「一個家族裡2人以上得胃癌,說明這個家族的胃癌有遺傳相關性;如果有3個以上,可以確定這個家族有家族性胃癌。老大跟我說過老四的事兒,這時我已經懷疑他們家族可能會有聚集性的胃癌了,趕緊讓他提醒其他家族成員每年都去做胃鏡檢查。胃癌早期可能什麼症狀也沒有,只有通過胃鏡檢查。」朱主任說。

 

在朱主任和老大家屬的提醒下,剩下的老二、老三、老五每年都去做胃鏡。果不其然,2014年11月,當時66歲的老二,也是五兄妹里唯一的女性,被查出得了胃癌,她發現得更早一點,癌細胞只侵犯到黏膜下,還沒到達黏膜下層。但因為分型不太好,朱主任用腹腔鏡為她做了根治性的全胃切除術。

 

剩下的老三、老五,做胃鏡檢查更勤了,一年做兩次。

 

去年11月,當時64歲的老三也發現了胃癌,但得益於他每年的胃鏡檢查,他的胃癌發現得非常早,癌細胞僅局限於胃黏膜內,他在朱主任處做了全腹腔鏡下根治性遠端胃切除術。

 

目前50多歲的老五尚好,仍在堅持每年做胃鏡檢查。

 

老大女兒:幸虧讓老爸去做了胃鏡

這個決定幾乎救了一個家族

老大的女兒說,雖然她四伯伯是胃癌去世的,但當時他們全家都不知道有家族性胃癌這一說,她老爸會去做胃鏡,純屬她一個偶然的決定。

 

「我爸退休後,每到下午三四點鐘會有點餓的感覺,吃塊餅乾也就好了。這在我們看來也不算是什麼不適症狀,但我媽是個老胃病,她就跟我們嘮叨,有不舒服麼就去做個胃鏡放心。

 

「正好我爸那時候體檢,需要複查胰腺B超,陪他去醫院時,我也不知怎麼就想起我媽的話,順手幫我爸開了張胃鏡檢查的單子。結果,就是這一次胃鏡檢查,檢查出我爸得了胃癌。

 

 

「這時候,我們才想起四伯伯就是因為胃癌去世的。我又想起我爺爺,去世是因為吃不下東西。我爺爺去世是在上世紀70年代,當時青田那邊醫療水平還很差,當地醫生說是食道癌。但我非常懷疑爺爺會不會其實也是胃癌後來轉移到食道了。

 

「我爸有幾個堂兄,其實也是有胃癌的。我爸得病前,我們從來沒多想,得病後,我們才把這一切都串起來了,才知道有家族性胃癌這件事。

 

「我趕緊告訴我的姑姑伯伯們,叫他們趕緊去做胃鏡檢查,早診早治,所以後來他們都很積極地每年都去做胃鏡,三伯伯、五伯伯後來一年都要去做兩次胃鏡。

 

「二姑姑、三伯伯都是因為及時做胃鏡檢查才發現胃癌的,他們平時都沒有不適症狀的。胃癌早期真是有可能一點症狀都沒有的。

 

「幸虧我爸去做了那個胃鏡,引起了全家族的重視,大家都定時做胃鏡檢查,胃癌一個比一個發現得早,所以他們幾位預後都還蠻好的。

 

胃癌高危人群40歲以上

一定要每年去做一次胃鏡

朱玲華主任說,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95%,但到了進展期,5年生存率不足20%。

 

 

「40歲以上者,有胃癌家族史的、在胃癌高發地區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的、飲食喜歡高鹽、腌制、吸菸、重度飲酒的,都屬於胃癌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做胃鏡檢查,最好是每年一次。」

 

即使不屬於高危人群,40歲以上者起碼2-3年也要做一次胃鏡檢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79129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