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有些男性,會跟人比小便的「射程」,認為尿得遠就是腎好。別鬧了!其實比起尿得遠近,無論男女老少都更應該關注自己排尿是否順暢。
大多數中老年人存在尿不出、憋不住或起夜問題,卻沒想到這可能是年輕時埋下的禍根。熊小知(微信內搜索「生命時報」關注,每周日準時更新)今天就說說「噓噓」的那些事兒。
尿得遠≠腎好或性能力強
小便 「射程」主要取決於膀胱逼尿肌的力量和尿道是否通暢。
如果把泌尿系統比作一個水槍,膀胱逼尿肌的力量就相當於水槍的壓力,壓力大更容易將水噴得遠;水槍的出口相當於尿道,通暢與否決定水流噴出的流暢程度。
腎臟只是尿液的生產者,不參與排尿過程。因此,只要膀胱逼尿肌有足夠的力量,且尿路很通暢,就能尿得比較遠。
那麼問題來了:尿得遠跟腎或性功能有關嗎?無論中醫還是西醫,恐怕都不會同意這個觀點。
中醫理論認為,尿液的排泄與膀胱開合有關,膀胱的開合則依賴於腎,如果腎或膀胱出現問題,就可能導致小便不暢。
由於中醫所說的「腎」包括泌尿和生殖功能,很多人會牽強附會,認為尿得遠代表「腎好」,也說明性能力強。
其實,尿得遠只能說明,腎主管的膀胱開合功能沒問題,不代表腎好或性能力好。
按照西醫的理論,尿得遠近跟腎沒有直接關係,更不用提性功能了。
尿尿的5個難言之隱
比起小便「射程」遠不遠,關注尿得順不順更重要。排尿不暢與前列腺增生、尿道狹窄、尿道結石等多種疾病有關,更能代表你泌尿系統不健康。
1
尿不出:前列腺太「胖」
尿不出是一種主觀感受,主要包括尿不盡、排尿費力、尿流變細以及尿流分叉等症狀,大多由良性前列腺增生導致。男性更容易中招。
男性遇上尿不出的問題,可通過國際前列腺症狀評分表(IPSS)進行測試。
結果:0~7分為輕度,8~19分為中度,20分以上為重度。
輕度症狀,生活中要做到少食辛辣、不過勞、不憋尿、絕對忌酒。
如果是早起時出現憋尿、尿少或尿不出的情況,不妨先下床走一走,轉上幾圈後,你就會發現,醒來時感覺到比較急的尿意反而緩解了。
用了上述方法還是控制不好,或者是中重度患者,建議及時就醫。
2
憋不住:盆底肌沒勁兒
與男性相比,女性尿道更短、更直,盆底肌鬆弛後,就容易「憋不住」,出現漏尿的情況,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
數據顯示,半數中老年女性面臨尿失禁的問題。這很大程度跟女性分娩造成的盆底肌鬆弛有關。
急迫性尿失禁:有排尿慾望後,還沒有到廁所就漏尿了,常伴有尿頻和夜尿多。這類尿失禁首先要找到原發病,治療原發病後,很多人的症狀會緩解。
壓力性尿失禁:咳嗽、大笑、打噴嚏,或蹲下搬提重物時,由於腹腔壓力增加導致的漏尿。早期可以通過減肥、加強盆底肌訓練逐步恢復,效果不佳的可以手術治療。
3
尿頻:尿路有炎症
細菌、真菌等病原體在尿路中異常繁殖,容易引起炎症,導致尿路刺激症狀。
如果出現排尿次數增多、排尿急迫、排尿疼痛,伴有下腹痛,尿液出現混濁或血性且伴有異味等,就要警惕尿路感染了。
雖然泌尿道感染更青睞女性,但有前列腺增生、糖尿病、長期臥床及服用激素的人也要警惕。
尿路感染只要及時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一般會很快治癒。生活中應多飲水,注意保持會陰部的清潔,衛生紙要從前往後擦拭,性生活後及時排尿。
4
尿痛:結石「卡」住了
整個泌尿系統中任何臟器、管道發生的結石,如腎結石、輸尿管結石等都稱為尿路結石。
體積較小的結石通過多飲水、適當運動可自然排出,可能沒有症狀。
稍微大一點的結石在排出過程中如果「卡」在排尿管道中,會出現突發的劇烈腰疼、腹疼,有時伴有尿頻、血尿、噁心、嘔吐等症狀,彩超、尿常規檢查後多數可確診。
體積大於6毫米,或者引起腎積水、尿路感染的結石,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進行體外碎石或者手術治療。
平時最好不要喝酒、濃茶、濃咖啡,少吃含膽固醇高的動物內臟、腦、海蝦、蛤蟹等,以及含草酸、鈣含量高的食品,如菠菜、油菜、海帶等。
5
尿急:膀胱太活躍
經常尿急,伴有尿頻和夜尿症狀,有些還會有急迫性尿失禁,卻沒有尿路感染或其他疾病,就要懷疑是膀胱過度活動症(OAB)了。OAB是膀胱充盈過程中,逼尿肌不能隨意收縮所致。
在正常飲水、吃飯的情況下,24小時排尿次數大於等於8次,夜間大於等於2次,平均每次尿量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