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多年眩暈頑疾是耳朵里「石頭」作怪!妙手「扒拉」幾下好了?

情感生活| 2018-01-06| 檢舉

女子多年來因眩暈,認為是頸椎病引起的,反覆就診治療效果不佳,嚴重影響生活,原來竟是耳朵里的「石頭」在作怪!

45歲的王紅(化名)三年多前因一次睡覺時翻身突然出現眩暈,經CT、磁共振等一系列的檢查後僅發現有頸椎病,遂按頸性眩暈治療,但治療兩三個月後效果並不佳,之後幾乎每半年都會反覆出現上述症狀,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

在家人的陪同的下,來湖北省荊門市石化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眩暈門診就診。

陳健主任醫師詢問王女士近年來眩暈的時間、性質及各種用藥、治療方法及效果後,聽力檢查顯示大致正常。

(網絡圖,僅供參考)

陳健醫生又為她做了前庭功能檢查,結果顯示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通俗稱「耳石症」。

王女士帶著困惑:「難道耳朵里也會長石頭嗎?」

陳健醫生說:「我現在用一種耳石症的復位手法進行復位,你的症狀立刻就會緩解!」

王女士將信將疑地配合陳健醫生進行手法復位操作,首先陳健醫生雙手把持其頭部向一側轉頭,然後迅速仰臥頭向後懸垂,接著把頭部轉正,繼續向另一側轉頭並翻身,最後坐起。

這樣「扒拉」幾下後,王女士驚奇地說:「我真的覺得不暈了,好神奇啊!」

(網絡圖,僅供參考)

陳健主任醫師解釋:耳石症多發於四十歲以上的成人,女性多見。主要表現為處在某一特殊體位就會誘發眩暈,如低頭、翻身時突然一陣天旋地轉,有時伴噁心嘔吐,幾秒鐘到幾分鐘眩暈症狀消失,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和不便。

其主要原因是:內耳的半規管內的「石頭」在正常情況下附著在前庭系統的橢圓囊和球囊上,當頭部位置發生變化時,這些「石頭」掉到半規管內刺激毛細胞,造成平衡感受的紊亂,因此會感到「天旋地轉」,我們通過各種翻轉調整「耳石」的位置,讓迷失的耳石回到他原來的位置,這樣不用吃藥、不用開刀,輕而易舉的就可以緩解眩暈的症狀了。

這個病其實並不複雜,只要診斷清楚,進行手法復位,效果立竿見影。

這個神奇的手法是上個世紀末美國醫生約翰·艾普利發明的,起初人們也不相信複雜的眩暈能被手法幾下就搞好了,對他冷嘲熱諷,直到十幾年後他的發明才被美國耳鼻喉科學會採納。目前全世界的醫生都在使用這種既簡單又高效手法治療耳石症。

(網絡圖,僅供參考)

陳健主任醫師提醒廣大市民:

1、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治心血管疾病,適當的控制脂肪、膽固醇等。

2、科學鍛鍊,運動有度。避免劇烈運動後耳石大量脫落。

3、避免過度勞累,有些患者在過勞後突然發病,可能與過勞導致耳石鬆動,最終引起脫落而發病。

4、出現耳鳴、耳聾等症狀要及早去正規醫院就醫,以免貽誤病情。

5、在未找出病因前,不能隨意購藥,盲目進行治療。

(編輯rat)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北省荊門市石化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副主任護師 羅燕

湖南醫聊原創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78447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