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衡量人是否健康的標準之一就是氣血的充足程度。
身體的臟器就像人一樣,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而血就是臟器的「糧食」。
氣血一旦不足,人體上會馬上發出「信號」。想知道你是不是氣血充足,不妨對照下文看一看。
氣血足不足,看這6個方面

1、看眼睛
俗話說「人老珠黃」,從現代的解釋看,「珠」其實指的就是眼珠。
當眼白的顏色變得混濁、發黃,有血絲,這表明氣血不足。
眼袋很大、眼睛乾澀、眼皮沉重,都代表氣血不足。
2、看皮膚
皮膚白裡透紅,潤澤有彈性、無皺紋、無斑,代表氣血充足。
相反,皮膚粗糙,沒有光澤,發暗、發黃、長斑,都說明身體氣血不足。
3、看頭髮
頭髮烏黑、濃密、柔順代表氣血充足。
頭髮乾枯、掉發、發黃、發白、開叉都意味著氣血不足。

4、看手溫
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溫暖的,代表人氣血充足。
如果手心偏熱、出汗,或是手冰冷,代表氣血不足。
5、看睡眠
成年人如果可以入睡快、睡得沉,一覺睡到自然醒,說明氣血很足。
而失眠、驚悸、多夢,一般代表著血虛。
6、看運動
稍微運動就出現胸悶氣短、疲勞很難恢復的情況,說明氣血不足。
冬天補氣血,你可以吃這些
廣州中醫藥大學 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主管中醫師黃楚燕認為,想補氣血,第一是補氣。
如果是要大補元氣的人,可以服用紅參、高麗參、西洋參等,氣血較為不足的人可用紅參、高麗參,但氣血充足、體質燥熱的不能多吃。
伴有陰虛火旺、口渴,常熬夜的人,則可用西洋參泡水。

此外,也有一些相對平價、適合日常補身的藥材,如北芪、太子參、黨參、白朮、淮山、白扁豆等。
在補氣時,不妨再用芡實、枸杞、蓮子等,或四 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輔助調理,以達到健脾養胃的效果。
而補血的藥物也很多,比如白芍、當歸、阿膠、熟地、桂圓等。
例如阿膠燉紅棗,在快關火時打入一個雞蛋,在月經走後的一兩天服用,可收穫很好的補血效果。
而用紅花、當歸、桃仁一同煮水,月經量少、痛經的女性在經前或經中服用,可以達到活血通暢的效果。
不過要注意,補氣血的藥物不要在月經來前或行經時服用,月經乾淨後一到兩天才是最好的補益期。
而如果你月經量少、痛經、月經有血塊,在月經來前或月經期間,可以使用一些活血通暢的藥物,能讓你更好度過經期。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