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前一定要做這2件事,否則會短命!有人一個都不知道!

冬天天氣就是又燥又冷!摸了摸自己身上皺皺的皮膚,小編這就想就洗澡這件小事給大家提個醒。

有人說洗澡有啥好講的?真別說,有人就因為這件小事洗出了問題:

看來這冬天洗澡,還真得注意點!

皮膚病

人體表面有分泌的油脂及保護性菌群,它對皮膚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如果洗澡洗得太勤、水溫太燙、常用清潔劑等,不僅對皮膚是一種刺激,還會把皮這層保護膜洗掉,令皮膚的自然防禦功能降低,容易引起瘙癢,甚至導致皮膚病。

低血壓

洗熱水澡時,皮膚表面血管擴張,血液湧至皮膚,腦部及內臟的血液供應會相對減少。

洗澡的水溫過高,腦部、內臟就可能缺血,從而導致心慌、胸悶、頭暈等不適,嚴重的還會出現低血壓,甚至休克。

心腦血管意外

如果是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基礎性疾病的人,其大腦、心臟等身體內部的某處血管可能本就有狹窄,如果洗太熱的水,這些地方缺血,極易誘發急性心肌梗死、腦中風等意外。

暈厥

洗澡會消耗體能,如果是空腹饑餓狀態下洗澡容易導致低血糖,從而出現頭暈、四肢乏力,甚至暈厥。

另外,有些人家裡的浴室通風不好,而洗澡時間過久,浴室內悶熱潮濕,氣壓較低,易讓人缺氧,導致暈厥。

洗澡前,別忘記了做這2件事:

洗澡前喝杯水

有些人洗澡後會有口渴的感覺,這是因為洗澡時皮膚會排汗,導致身體失水。

所以,建議在洗澡前喝杯溫水,補充體內水分,避免發生低血壓等狀況。

浴室做好通風

有些人為了讓浴室更暖一些,反而將門窗關得很緊,建議門窗應留出縫隙,或打開排氣扇,防止人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中缺氧。

洗澡時還需注意:

洗澡不用太勤

我國南北方的洗澡習慣差異大,但不論你是一周洗一兩次,還是天天洗澡,都要根據你自己的皮膚狀態來決定。如果是皮脂腺分泌旺盛的,可適當增加次數。

在南方天天洗澡的,也不用每天食用沐浴露、香皂等,防止皮膚過於乾燥。

時間控制20分鐘內

空腹饑餓時易導致低血糖,飯後洗澡使腹腔血液供應減少,影響消化,所以最好飯後間隔半小時再洗。

另外,洗澡太久血液聚集到皮膚,內臟器官供血減少,容易造成低血壓、心腦血管等意外

水溫40℃為宜

水溫過高讓冬季本就乾燥的皮膚表面屏障變得更加脆弱,40℃左右的水溫剛好能讓身體溫暖,又能洗掉身體的灰塵油脂。

謹防漏電漏氣

許多人冬季洗澡時會同時打開電暖氣,此時,一定要注意防止漏電觸電。

此外,必須杜絕熱水器安在浴室內,而且須將熱水器的排氣設施安置妥當,避免發生漏氣。浴後要及時穿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7750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