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不喜歡死亡,死亡意味著永久的分離,還有悲傷。除了不喜歡之外,死亡還給人帶來了害怕,因為人一死了之後,就再也沒辦法感受到這個世界許多美好的事物,沒辦法吃到許多好吃的東西,也再也沒辦法陪在家人朋友的身邊。
有人認為死是一瞬間的事情,可能當自己還沒什麼感覺的時候,就已經死去。
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其實不然,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個過程的,死亡也一樣,或許有些人他是「死了」。但不是立即就沒感覺。或許我們的腦部意識還是在的,只有腦死亡,才真正的意味著生命的終止。
在臨床上,把腦死亡分為3個時期:
1、瀕死期:這個時期的表現為反應不靈敏、意識逐漸消失。大多的反射遲鈍跟減弱,呼吸跟循環功能進行性減弱,主要的特點是腦幹以上神經中樞功能喪失或深度抑制。存在所謂的「靈魂脫殼」等瀕臨死亡的感知現象。
2、臨床死亡期:
其表現為延髓處於深度抑鬱和功能喪失的狀態,包括心臟跟呼吸的停止,反射消失,前兩者是很典型的臨床死亡象徵。
3、生物學死亡期:
這個時期也是死亡進行曲的最後時刻,各個重要的身體器官相繼停止新陳代謝,並且產生不可逆的代謝,使整個機體沒有復活的機會。
在死亡之前,即心臟停止跳動的時刻,有部分人他會產生一些反應,比如抽搐、呼吸從輕緩轉為急促。而當停止我們生命特徵的同時,逝去的人耳朵最先變冷,體內現有的血液會轉為酸性,喉嚨開始痙攣。
當大腦把身體的氧氣都排除體內時,人的瞳孔在觀看時,會變得像玻璃晶體一樣的感覺。這個時候逝去的人,肌肉處於完全鬆弛情況,其全身膚色會產生變化,加深。
這是因為體內的血液開始凝結所致。而腦細胞也是成批的死去。
片刻過後,瞳孔變大失去光澤,眼球就從凸出變平,這是因為身體已經沒有了血壓,身體僵硬,頭髮變得豎立。也是因為如此,會有人死後頭髮反而明顯變長。
所以說腦死亡後,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死去,這也就是植物人與其的區別,植物人的腦幹功能尚存,具有較大的生存潛力,也有護理得當,存活了多年後甦醒過來的例子。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