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遠離癌症,請注意以下三件事!

惡性腫瘤已成為僅次於意外死亡的導致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專家表示,兒童得腫瘤與其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及父母的不良生活方式有關。

錯誤一:當著孩子麵吸菸

吸菸與癌症的關係早已明確,但不少家庭的孩子仍在被動吸二手菸、三手煙,因為他們沒有自我保護意識,更無從選擇。然而,孩子的身體素質比較差,容易受到香菸中致癌物侵襲。有研究顯示,被動吸菸的孩子長大後患癌症的危險比未受菸草危害的兒童有所增加。

二手菸、三手煙也稱為滯留煙,就是說有的家長雖不當著孩子麵吸菸,但香菸產生的有毒氣體和有害顆粒會吸附並滯留在地毯、牆壁、傢具、衣服等物品中,甚至會留在家長的頭髮和皮膚上,一旦與孩子親密接觸,有害物質就會被孩子吸入,埋下患癌風險。

因此,防癌要從小抓起,尤其是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自己應該先戒菸,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當著孩子麵吸菸,同時注意少帶孩子去餐廳等容易接觸到香菸的地方。

錯誤二:把孩子餵成小胖墩

近幾年,身邊的小胖墩越來越多,尤其以男孩子最為多見,而超重兒易出現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導致自身抵抗力下降,增加患癌風險。另外,小時候很胖的孩子,長大後患乳腺癌、結腸癌等風險也會增加。

不少小胖墩都是被父母慣出來的。比如,有的孩子偏食,就喜歡吃肉,家長也不加以約束,反而是按照孩子的意思,想吃什麼就給什麼,總覺得委屈了誰,都不能委屈孩子。

其實,讓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才會終生受益。如果孩子愛吃肉,一定要引導他們多吃蔬菜,同時父母自己也要少吃肉,每餐中主食、蔬菜、肉類、水果要均衡搭配。

錯誤三:從事特殊職業、不婚檢

部分兒童腫瘤與父母從事的職業有關,尤其是從事油漆、橡膠、塑料加工行業,因經常接觸化學物質,會使孩子也有機會接觸到這類致癌物,埋下癌變的隱患。

另外,腎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等兒童常見腫瘤與遺傳有關。因此,從事特殊職業的父母如果想要孩子應遠離有害環境,而且一定要進行婚檢、孕檢,尤其是婚檢不同於孕檢,夫妻雙方的遺傳病、基因缺陷等隱性疾病都能在婚檢時被發現,避免將其傳給孩子,通過檢查也能及早發現異常,早採取治療措施。

身上腫莫名發燒不可小覷:天津市腫瘤醫院副院長趙強教授提醒,除了準爸媽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懷孕期間注意避免不良接觸外,家長平時要多觀察孩子,注意一些疾病的早期徵兆:如孩子不明原因發燒持續一周以上、淋巴結腫大;孩子突然生長變慢或是消瘦,精神不好、不哭不鬧;給孩子洗澡時發現腹部、四肢有包塊等就要注意,最好到醫院進行檢查。

1歲3歲分別做一次B超:趙強教授強調,兒童癌症發病是有規律可循的,3歲左右是各種母細胞瘤的發病高峰;6歲後,兒童進入相對安全期;12至14歲則是骨肉瘤和非霍奇金惡性淋巴瘤的高峰期。針對兒童腫瘤的發病規律,建議新媽媽們可以在孩子出生後1年內以及孩子3歲左右帶孩子分別做一次B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76535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