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一小時做什麼,直接關係到睡眠的質量。睡眠又是人體自我修復調整的時間,如果睡不好,五臟六腑功能失調,也不能正常調整代謝,就會出現各種不適的症狀。因此,睡前1小時也是養生關鍵期。
1. 刷刷牙-防心臟病
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僅可清除口腔積物,有利於保護牙齒,對安穩入睡也有幫助。
科學研究表明,牙周炎與心內膜炎等多種心臟疾病密切相關。專家表示,發生中、重度牙周炎時,牙周袋袋壁上聚集了大量致病細菌,容易通過上皮進入血液中,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病變,進而影響心臟健康。因此,睡前把牙刷乾淨,有助於保護心臟健康。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刷牙時最好採用上下刷法,橫著刷容易對牙齒造成傷害,導致掉牙。
2. 喝溫水-減少心梗
晚上睡覺時,血流速度減慢,如果血液黏稠度增高,極易形成血栓性疾病。飲用適量的溫開水,能稀釋血液,防止血栓發生。
大概350~500ml,可以根據個人情況調整,以不影響睡眠為準。
3. 泡泡腳-預防中風
民間有「熱水泡腳,賽吃人參」這一說法,睡覺前,用熱水泡腳能擴張腿腳的末梢血管,增加足部的皮膚血流量,促進血液循環,還能起到預防中風的作用。
晚上19~21點,用40℃左右的水泡腳。泡腳時讓水到達小腿處最好,至少要沒過腳踝。泡腳時間也不是越長越好,泡到腳背泛紅、身體微微出汗就行了。
4. 常梳頭-延緩大腦衰老
睡前用手指梳頭有利於血脈通暢,可增強腦細胞營養供應,延緩大腦衰老。使神經鬆弛,消除大腦疲勞,有助於安眠。中醫認為,用手梳頭可以疏通頭上的陽經,具有很好的補益作用。長期堅持,對任何神經衰弱的人都有改善的作用。
睡前用木梳,從前額處一直往下梳到後腦勺,大約梳個五分鐘,能通達陽氣,疏通氣血。
5. 推腹部-趕走便秘
在睡前推腹就是通過簡單的手法對腹部進行按摩推拿,對於防治胃部疾病、改善血液循環、疏脈經絡、舒肝理氣有很大的作用。另外,此手法也適合便秘患者減輕便秘症狀。減少腹部和下半身脂肪也是妥妥的。
手部疊放按壓在腹部上,手心向著肚臍,以肚臍為中心點,然後順時針結合逆時針的方式進行揉腹,每次保持3-5分鐘便可。在推的過程中要注意力度適中,並同時感覺腹部有無異樣。
6. 揉足心-強腰固腎
經常按摩足心能夠調節腎經、補益腎氣,起到強腎固腰的作用,還能促進足部血脈通暢、改善局部營養、通暢全身氣血,從而解除肢體疲勞,達到抗衰防老、延年益壽的目的。
每日臨睡前,以拇指按摩兩腳腳心,順時針方向按摩100次。
7. 捶捶背-促進血液循環
睡前先放鬆,手握拳有力度地捶背,這樣刺激背部組織與穴位,促進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環。
每次捶10~20分鐘為宜。特別是長時間看電視、書籍後容易腰酸背痛、肌肉緊張,捶捶背有利於肌肉放鬆,緩解疲勞,安定情緒,進而促進睡眠。
8. 拍小腿-防腿抽筋
不缺鈣還抽筋?試試睡前拍打小腿吧!睡前拍打小腿,能放鬆、溫暖肌肉,不僅能防抽筋,還能促進睡眠。
將小腿抬起,雙手搓熱,從膝蓋到腳踝,從兩側分別拍打小腿肚。每條腿拍打幾分鐘,直到雙腿發暖為止。
9. 蹬蹬腿-消除疲勞
老人氣血虛弱,到了夜間陽氣難與陰氣相合,因此常有失眠的現象發生。而足部有六條經脈通過,蹬腿可以刺激這些經脈的氣血運行,有助於陰氣陽氣進行相合,可促進睡眠。此外,蹬腿可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環,使腿膝部的肌肉、韌帶得到伸展,能消除腳步疲勞,使全身輕鬆舒適。
入睡前平躺在床上,雙手緊抱後腦勺,由緩到急地進行蹬腿運動,每次3分鐘,然後換另一條腿,反覆8次。
10. 深呼吸-促進睡眠
全身放鬆,坐著站著或者散步時都可以,感受腹部的起伏。長期堅持有助於增加通氣量,緩解呼吸困難等症狀,增強臟腑功能,此外還有減肥功效。
在睡前靜坐,配合5分鐘的腹式呼吸,能幫助入睡。
健康知識多一點:
跑步和坐著不動哪個更傷關節?
答案出乎意料!
你以為坐著就不會受傷了嗎?錯!其實坐著比跑步更容易使膝蓋受傷。
國際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2017年6月刊指出,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3.5%,而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
浙醫二院關節與運動損傷科主任戴雪松解釋,很多人認為,跑步健身或多或少對膝關節有損傷,索性不運動,減少關節軟骨磨損,以為這樣就能保護關節。實際上,這是個誤區。
「打個比方,汽車並不是說停在車庫裡不開,就是對車子的愛護。而是要經常去使用它,如果長久不用,車子反而容易壞。」
人體的關節也是一樣,經常運動,能讓關節軟骨經常受到適當的刺激,促進新陳代謝,這樣關節滑液才能在關節內到處流動,起到潤滑和提供營養的作用。相反,如果長期不運動,關節內的滑液無法充分流動,起不了潤滑劑的作用,而且關節周圍的肌肉組織會日漸萎縮。久而久之,關節就失去了保護,關節損傷的幾率自然會增高。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結果更是明確提出,單次靜坐60分鐘以上,死亡的風險會翻倍,而且後期額外的運動也不能改變這個結果。
久坐還有這些危害!
1
心臟病
久坐少動者,血液循環減緩,血液黏稠度增高,心肌收縮乏力,患冠心病的風險要比經常運動或體力勞動者高4倍。日久則會使心臟機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縮。尤其是患有動脈硬化等症的中老年人,久坐血液循環遲緩最容易誘發心肌梗塞和腦血栓形成。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是長時間坐著的,那麼就得注意身體中是否有內臟脂肪的大量堆積,內臟脂肪都是坐出來的。
2
前列腺炎
有門診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看前列腺炎的患者占了泌尿外科門診量的70%左右,其中約半數是有車一族和「的哥」。久坐時,人體上半身的重量全壓在下半身了,位於會陰部的前列腺深受「重壓」之害,容易導致前列腺血液循環不好,代謝產物堆積,使得前列腺腺管阻塞,腺液排泄不暢,造成前列腺慢性充血,進而引發前列腺炎。
3
不孕症
很多上班族女性,由於長期久坐,月經前及月經期常有劇烈疼痛,這是因久坐加上缺乏運動,以致氣血循環障礙;有些是因久坐導致經血逆流入輸卵管、卵巢,引起下腹痛、腰痛,尤其有厲害的經痛,巧克力囊腫等,也是不孕原因之一。此外,氣滯血瘀也容易導致淋巴或血行性的栓塞,使輸卵管不通。
4
頸椎病
久坐的人,頭部經常處於前屈位,頸部血管受壓,頸部肌肉處於緊張狀態,局部血液循環不夠流暢,使大腦的血液和供氧量減少。頸部韌帶、肌腱、腱鞘得不到鬆弛,就會形成頸椎骨質增生、頸項韌帶鈣化、骨化,頸椎隨之僵硬變直,由此發生類型不同的頸椎病。
5
腰椎受壓
90%的工作時間都「弓坐」在辦公室里。石志才強調,久坐最傷腰。坐著時腰椎承受的壓力是站著時的1.5倍,如坐姿不正確(例如前傾姿勢),會加重腰椎的壓力,承受的壓力甚至會達到站立時的2.5倍。不正確的坐姿還會引起脊椎兩側肌肉張力不平衡,從而壓迫腰椎神經,引起各種不適。
6
靜脈曲張
廣東省中醫院外三科(血管甲狀腺外科)副主任醫師王建春介紹,腿部靜脈中的血液回到心臟,需要從低處流到高處,全靠靜脈中許多形狀像小口袋似的瓣膜。它的作用像閥門一樣,當血液向心臟方向流動時,容許通過,但阻擋血液反方向流動。當人們長期久坐不動,或長時間站立、負重,導致腹壓增大,下肢靜脈回流不良,加大瓣膜壓力,就會導致靜脈曲張。
7
痔瘡
久坐會使得人體直腸附近的靜脈長期處於一個充血的狀態之中,加之血液循環變慢,便秘的問題就會更加嚴重。而隨著淤血的嚴重增加,就會引起痔瘡、肛裂,甚至其它一些肛腸疾病。
看到這些,你還敢一直坐著不動嗎?
增加運動
增加戶外運動,每周鍛鍊3~5次。
每次運動不少於30分鐘,運動次數可由少增多。
適合多數人的最好健身運動就是健(快)步走。
站著工作
還有一種更簡便的方法,即每天站一段時間,如站著工作。每天上下午站著辦公半小時即可。每坐一個小時起來活動5分鐘,也能有效避免久坐不動。
自我按摩
自我按摩,緩解肌肉緊張。一手拇指置於同側頸項,其餘四指置於對側,由上而下,由下而上進行按揉亦可,注意按揉壓痛點。此法可以改善肌肉緊張狀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76471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