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某老人在家突然倒地猝死,某某醫生因長時間加班導致突然死亡等新聞在網絡上出現。你知道嗎?因為在社會壓力倍增的影響下,猝死的人數也隨之增長,據統計,我國每年有54萬人因心臟突發疾病猝死。為什麼會猝死?哪些人群易猝死?要怎麼預防呢?
猝死,簡而言之就是患者因病突然死亡,具有突發性、緊急性、惡性、高發病率等特點。平常沒有患有疾病或者看不出來是否有疾病,在難以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世界衛生組織如是定義。目前公認的死亡發生在症狀出現後1小時內。
為什麼會猝死?
1、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吃得太咸或者太甜可能升高血壓,使得血漿內膽固醇含量增加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是猝死的一根導火索。
2、血液循環不暢;因為久坐或長期站立,血液不能有效的循環導致心臟功能衰竭,容易猝死。
3、患有冠心病;絕大部分的心臟猝死病人是患有冠心病,而少部分的心臟猝死病人在猝死發生前沒有發現有冠心病的臨床表現。這也是最常見的猝死原因。
4、有惡性心律失常。
而造成猝死的結果是因為一些潛在誘因,比如胡吃海喝、強烈的精神刺激、過度緊張過於勞累、劇烈的情緒波動、持續吸菸、熬夜,長時間過高水溫洗澡,用力大便,天氣寒冷、心情抑鬱、膳食結構不合理、大量飲酒喝咖啡、忽視體檢等。
哪些人群容易猝死?
患有心源性心臟病的人、肥胖者、缺乏運動者、吸菸者、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以及有家族遺傳病史者都是猝死人群群體。猝死也常常發生在看似健康的中青年,甚至兒童,運動員猝死的悲劇常常發生在體育競技場上。
大部分病人在心臟性猝死前數日、甚至數月會有胸悶、胸痛、憋氣、頭暈、心慌、氣短、出大汗、渾身乏力等不適,可能還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的症狀,但不是因為消化系統的疾病。
猝死高發人群要怎麼預防猝死呢?
1、科學飲食、堅持運動、摒棄惡習(最重要的就是戒菸戒酒)等,還要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通過上述做法是為了能有效地防止和延緩斑塊的形成和發展。
2、在科學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加上調脂藥物,還應定期去醫院檢查。
3、冠脈綜合徵發生時,患者的心肌極度缺血,此時任何增加心臟做功的因素都可能加重病情,甚至誘發室顫。如精神緊張、恐懼等,故保持冷靜非常重要。
4、患者應該全身放鬆、就地休息,不要走動,採取舒適的體位,如臥位、半臥位及坐位等。
5、服藥,以防止血壓升高,擴張冠狀動脈,減少心臟負荷,降低心臟耗氧,防止室顫發生。
6、呼救:立即呼叫救護車,如果患者已經發生了室顫,需要通過心肺復甦等措施讓患者能夠血液循環,主要措施是:立即撥打醫療急救電話120,同時讓患者平臥,為患者實施持續的心臟按壓及人工呼吸,每按壓30次,為患者實施口對口人工呼吸2次。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