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時若空氣進了血管會致命?快看醫生怎麼說

諺嶺| 2017-12-10| 檢舉

輸液時若空氣進了血管會致命?快看醫生怎麼說

如果留意觀察護士的操作,我們會發現忽視在輸液之前,她們會將針管中的空氣排出,為什麼這樣做呢?以及如果空氣進入血管該怎麼辦呢?下面隨51養生網小編去看看。

關於「空氣針」殺人的故事

不記得是什麼時候了看過一個偵探故事,故事的真相是,醫生貪婪,為了獲得養老院老人的財產,通過各種誘騙方法,讓老人立遺囑、購買保險,而受益人是這位醫生。

在成為受益人之後,這些老人便會離奇死去。最終偵探發現這位醫生是給老人注射空氣,導致老人提前死亡。而這種死亡卻很難被發現。

但是,注射空氣死亡真的那麼容易嗎?

答案是:非常難!

網絡上一直流傳一句話「只談毒性,不談劑量,是耍流氓」。據有關數據顯示,體重為100斤的人,注射空氣超過100ml才會引起死亡,相應的體重越高,需要注射的空氣也越多。所以,想用空氣針殺人真的很難。

正確做法是:

1.不要驚慌,也不要自己拔針,淡定的按鈴叫護士。

2.滑動輸液器的滑輪,關閉輸液器,阻止輸液或抑制出血。

另外,重要的一點是,不要隨意調節輸液速度,有些藥物,輸液過快會超出人體的承受力,埋下猝死的隱患。

二、打點滴能降低人身的免疫力,使身體產生抗藥性。

我們人體自身的免逸系統對周圍環境的病菌和病毒具有較強的防禦能力。如果一生病,不管是大病還是小病去打點滴,長此以往不僅會增強人體的耐藥性,還可能幹擾人體的正常防禦功能。輸液的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沒有經過胃腸道,省略了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環節。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難以控制的惡性循環,降低人體自身的免疫能力。同時,還容易患上輸液依賴證,就是有些人得了一些感冒等小的疾病時吃藥治療很難見效,經常採用輸液的方式治療,導致身體產生抗藥性,以後再患同樣的疾病如果不打點滴就很難好起來。

四、打點滴也比口服藥物更容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特別是過敏反應。

如果是口服,藥物中能引起過敏的雜質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無法被身體吸收,但是打點滴時這些雜質卻直接進入了血液,嚴重的能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有醫生表示藥物不良反應最終還是藥物本身的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直接輸液導致了這種不良反應的加劇。口服藥物可以先通過腸胃進行吸收,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

六、打點滴存在的其他問題。

打點滴時使用的藥液濃度過稀或者過濃,就可以在進入人體後,破壞體內的電解質平衡;輸液速度如果過快,或者輸入過多藥液,還可能引發高血壓、心臟衰竭和肺水腫;甚至,如果在針管內的藥液中混入了氣泡或者血凝塊,還會堵塞血管,讓心臟停止跳動。

三、患者靜脈輸液的療程較長,輸入藥物的刺激性較強,或因反覆穿刺致機械性損傷以及患者的特殊體質、操作時消毒不嚴格等原因都會導致靜脈炎。它主要表現為沿靜脈走向呈條索狀紅線,局部組織發紅、腫脹、灼熱、疼痛,有時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

四、急性心衰多因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且輸液量大、輸液滴速太快所致。專家提醒患者,不要自行調節輸液速度,發現速度過快感覺不適時,要及時通知醫護人員;一旦出現發冷、寒戰、發熱,並伴有噁心、嘔吐、頭痛、脈快等症狀時,要立即告訴醫護人員。一般來說,輸液反應處理及時,症狀很快會緩解。

在靜脈輸液時也要注意以下操作:

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併發症;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防止發生差錯。

2)對需要長期輸液的病人應注意保護靜脈,合理使用,一般先從四肢遠端小靜脈開始。

3)根據病情、用藥原則、藥物性質,有計劃地安排藥物輸液的順序。如需加入藥物,應注意配伍禁忌,合理安排,以儘快達到治療目的。

4)輸液前必須排盡輸液管及針頭內的空氣,輸液中應防止液體流空,及時更換輸液瓶及添加藥液,輸液完應及時拔針,以預防空氣栓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74726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