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因時、因地」是中醫的治療原則。意思是無論治療已病還是未病,都要根據人、季節、水土的變化而變化,這也是食物養生的原則。
春季:
萬物復甦,身體陽氣上升,身心功能被激活。單「肝」,因為自律神經過於活躍,易引發身體不適。通過具有理氣養血的食材,可以恢復肝功能,這是季節養生的基礎。
春季宜食食材:
土豆、枸杞、紅棗
夏季:
夏季悶熱,體內易積熱,喝過多的水又容易患水腫。身體也會發懶、無精打采、無食慾,此時要選擇清熱利尿的食材食用。
夏季宜食食材:
綠豆、百合、薏米
秋季:
空氣乾燥,植物開始枯黃,人體同樣缺乏滋潤,易患咳嗽、哮喘等疾病,因此秋季要選擇潤膚潤肺的食材。
秋季宜食食材:
螃蟹、柿子、枸杞、黑芝麻
冬季:
冬季寒冷,植物的新陳代謝降到最低,儲存於根莖之中。人體的代謝同樣會降低,陽氣和養分積於體內。在中國,冬季被認為是養生調理的最佳季節。此時要多多食用暖身、促進血循環的食材,以儲存元氣為養生原則。
冬季宜食食材:
羊肉、黑豆、黑芝麻、枸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72364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