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到現在還沒有根治的方法。因此醫生反覆提醒,一旦確診為糖尿病人,就要做好心理準備,與病魔打一場持久戰,更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切忌「自以為是」。
指導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曾龍驛
以為1: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糖
被確診為糖尿病後,很多患者肯定認為:「這輩子再也不能吃甜食了」。
曾醫師表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糖尿病的禍端不是因為吃糖多,而是因胰島素缺乏,或胰島素抵抗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狀態。
首先,應該明確甜食和糖是什麼關係。
所謂「甜食」是指含大量蔗糖、葡萄糖的食物,如紅糖水、冰淇淋、巧克力等,由於這些食物含較多的簡單糖,糖分能很快被人體吸收,使血糖快速上升,並維持一段時間。
而我們吃的米飯、饅頭、麵條、薯類等屬於澱粉類食物,是多糖,進食後會經過消化,最終轉為葡萄糖。
由於這些食物進入胃腸後逐漸被消化吸收,且大多含膳食纖維,吃完後升血糖相對較慢。
「在血糖穩定的情況下,可以適量進食水果或使用代糖的甜食。」
曾醫師說,建議老人隨身帶糖,以防低血糖的發生。
以為2:只要吃藥就不用管住嘴
曾醫師強調,飲食和運動非常重要。臨床上發現,很多糖友只看重藥物,飲食上卻從來不忌口。
事實上,合理的飲食能避免血糖忽高忽低為身體帶來的危害。
飲食上要注意:
食譜儘量包括穀類、蔬菜水果類、瘦肉類和奶豆類
選擇不同的食物,讓飲食豐富起來。
按時按量規律地進餐
一個是有利於代謝和內分泌的穩定,促進藥效發揮,同時還有利於藥物治療方案的調整。
少食多餐,合理分配
每天至少早、午和晚三餐,可根據情況適當加一兩小餐。
少食多餐能保證全日血糖相對平穩,避免熱能聚積轉化成脂肪。
以為3:控食降糖,卻忘了防低血糖
曾醫師表示,有些糖友怕吃多了血糖高,啥也不敢吃,結果飲食攝入量不足,或沒有按時進餐、運動量增加但未按需調整飲食,或空腹運動時,都可能導致低血糖。
當糖友血糖低於3.9mmol/L,我們叫它低血糖。
通常來說,高血糖對器官的危害會出現在幾年後,但低血糖對人的傷害速度非常快,嚴重的低血糖若不及時搶救,延誤6小時以上,患者大腦就會嚴重損傷,甚至死亡。
常見導致低血糖的原因還包括胰島素使用過量、濫用口服降糖藥等。
因此,糖友要確保每餐攝入充足的復合型碳水化合物,按時進餐。
如果因特殊情況無法按時進餐,身邊要備一些含糖食品。
如果活動量比平時大,在活動前要比平時多攝入碳水化合物,並隨身攜帶小零食,一旦有低血糖症狀需立即進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72234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