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的營養價值及功效作用,食用方法及禁忌

八神 太一| 2017-11-15| 檢舉

一、大蒜的營養價值簡介

1.調節胰島素

近年來由於人們的膳食結構不夠合理,人體中硒的攝入減少,使得胰島素合成下降;而大蒜中含硒較多,對人體中胰島素合成下降有調節作用,所以糖尿病患者多食大蒜有助減輕病情;

2.抗癌防癌

大蒜能保護肝臟,誘導肝細胞脫毒酶的活性,可以阻斷亞硝胺致癌物質的合成,從而預防癌症的發生。同時大蒜中的鍺和硒等元素還有良好的抑制癌瘤或抗癌作用;

大蒜

3.降低血脂、防止血栓

大蒜有效成分具有明顯的降血脂及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的作用,並可防止血栓的形成;

4.延緩衰老、預防鉛中毒

常食大蒜能延緩衰老;它的抗氧化性優於人參;經常接解鉛或有鉛中毒傾向的人食用大蒜,能有效地預防鉛中毒;

5.預防關節炎

大蒜能「除風濕,破冷風」,對風寒濕類關節炎有抑制作用;

6.防止癌腫

大蒜素及其同系物能有效地抑制癌細胞活性,使之不能正常生長代謝,最終導致癌細胞死亡,並且大蒜素還能激活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增強人體免疫功能,預防癌症的發生;大蒜素能阻斷亞硝酸鹽致癌物質的合成而防治癌腫;

7.抗炎滅菌

紫皮大蒜揮髮油中所含的大蒜辣素等具有明顯的抗炎滅菌作用,尤其對上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黴菌性角膜炎、隱孢子菌感染有顯著的功效。另據研究表明大蒜中含有一種叫「硫化丙烯」的辣素,其殺菌能力可達到青黴素的十分之一,對病原菌和寄生蟲都有良好的殺滅作用,可以起到預防流感、防止傷口感染、治療感染性疾病和驅蟲的功效。

大蒜

二、大蒜的食用功效及食用方法

大蒜味辛、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消食、行滯氣、暖脾胃、消積、解毒、殺蟲的功效;主治飲食積滯、脘腹冷痛、水腫脹滿、泄瀉、痢疾、瘧疾、百日咳、癰疽腫毒、白禿癬瘡、蛇蟲咬傷以及鉤蟲、蟯蟲等病症。

1.大蒜可生食、搗泥食、煨食、煎湯飲、或搗汁外敷、切片炙穴位。

2.發了芽的大蒜食療效果甚微,醃製大蒜不宜時間過長,以免破壞有效成分。

3.在菜餚成熟起鍋前,放入一些蒜末,可增加菜餚美味。

4.在燒魚、煮肉時加入一些蒜塊,可解腥、去除異味。

5.做涼拌菜時加入一些蒜泥,可使香辣味更濃。

6.將芝麻油、醬油等與蒜泥拌勻,可供吃涼粉、餃子時蘸用。

7.辣素怕熱,遇熱後很快分解,其殺菌作用降低,因此,預防和治療感染性疾病應該生食大蒜。

8.烹調用途:作配料,或用作調味和矯味。是家廚和筵席不可缺少的烹飪調料。多種菜餚無蒜則不得其味。亦可制蒜茸麵包。

大蒜

三、大蒜作用有哪些

搗碎吃有保健作用

大蒜含有蒜氨酸和蒜酶等有效物質,碾碎後它們會互相接觸,從而形成具有保健作用的大蒜素。因此,大蒜最好搗碎成泥吃,並且要先放10~15分鐘後再吃,這樣有利於大蒜素的生成。

生吃殺菌效果好

在加熱過程中,起到抗菌作用的有機硫化物含量會逐漸下降,溫度越高下降越快,所以熟吃大蒜並不能很好地起到殺菌效果。家裡用蒜拌涼菜、吃餃子時用醋和少量芝麻油調的蒜泥都是很健康的吃法。

熗鍋加點兒糖保護大蒜素

用大蒜熗鍋時油溫不宜過高,烹調時間不宜過長,將大蒜拍碎後放入鍋中,喜食甜味的可以加入少許糖,因為糖對大蒜素有保護作用,能減少高溫對大蒜素的破壞。

紫皮蒜比白皮蒜更抑菌

大蒜根據外皮的顏色可分為白皮蒜、紫皮蒜、黑皮蒜等,其中白皮蒜和紫皮蒜比較常見。和白皮蒜相比,紫皮蒜口感更辛辣,活性成分大蒜素的含量更高,抑菌效果也更明顯。

大蒜

獨頭蒜更抗癌

獨頭蒜實際上是植株營養不足、發育不良、不能產生多瓣的大蒜鱗莖。其辛辣味獨特,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防癌作用要高於普通分瓣蒜。

四、食用大蒜禁忌

雖然說吃大蒜好,但是在一些情況之下,你吃大蒜就需要注意了。我們應該都聽說過吃大蒜可以防腹瀉,但是你要是急性腹瀉,那麼你就不要吃它了,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你再去吃大蒜,不僅不能夠讓腹瀉的情況得到好轉,反而會加重病情。

還有就是因為大蒜本身屬於刺激性的食物,所以吃它會對腸胃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那麼你在吃它的時候,千萬不要一次性吃太多,要不然就會造成腸胃不適,而且我們在吃它的時候不要空腹吃,不然也會對腸胃造成傷害。

大蒜

如果你是正處於服藥期的人士,那麼你在這個時候就不要吃大蒜了。因為大蒜屬於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而吃中藥一般都要忌辛辣,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要少吃大蒜。

雖然說大蒜外用的時候會有美白肌膚的功效。但是當你的肌膚出現傷口,又或者是皸裂的時候,你就不再往上面塗抹大蒜了,因為這樣不僅不會讓的破損的肌膚變好,而且還會造成破損的地方破裂的更加嚴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71506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