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粗糧養生?小心得胃癌!生食甜食也要少吃了

Wong Si ...| 2017-11-11| 檢舉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李秀婷 通訊員/李曉姍)第十五屆廣東省科協學術活動周將於11月12日啟動。記者從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獲悉,當天上午,在南方醫院將舉辦消化道腫瘤早期診治大型義診,由省科協主辦、省肝臟病學會及南方醫院承辦,屆時將有消化內科、肝膽外科、普外科、腫瘤科、放療科及中醫科20餘位知名專家教授參加義診。

南方醫院消化科主任劉思德告訴plus君,如今消化道腫瘤高發,與人們的飲食習慣緊密相關。人們常認為吃粗糧可以養生、有益健康,然而他提醒,常吃粗糧、生食和甜食,也會讓患胃癌的風險大大增加。

吃得太精細易得大腸癌

劉思德介紹,大腸癌的發病率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關,廣州大腸癌發病率已經維持了20年的高髮狀態,發病率達37/十萬,被廣州市政府列入重點防控的惡性腫瘤。

大腸癌的發生與飲食習慣緊密相關,現代人飲食精細、食物營養過剩,蛋白質攝入大大超過人體需要的水平,易誘發大腸癌。「蛋白質在腸道中經腸道細菌分解,生成胺基酸,對腸壁造成刺激,促進息肉增長,也就是腺瘤,最終就可能會發展為大腸癌。」劉思德說。

常吃生食甜食和粗糧易得胃癌

胃癌在廣東發病率相對較低,但也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劉思德介紹,胃癌的全國發病率約50/10萬,廣東為11/10萬。胃癌在欠發達地區高發,也與飲食有關,較發達地區整體衛生狀況好、環境好,攝入食物營養均衡有保障,對胃的刺激就比較小。此外,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相關,落後地區衛生狀況不好也易感染這種致癌菌。

不過,劉思德指出,全世界胃癌最高發的國家是日本,但日本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很低,胃癌高發與愛吃生冷食物有關。「人類的胃腸道已經適應了消化熟食,食用生的、原始狀態的食物,會帶來較重的消化負荷,人體需要動員幾倍、十幾倍的消化能力去消化這些生食。」

此外,劉思德還提醒,預防胃癌,要少吃甜食和粗糧。廣東人愛吃芋頭、紅薯、玉米等粗糧,認為有益於身體健康,但其實這些粗糧都屬於劣質澱粉,對腸胃等消化系統造成負擔,常吃易誘發胃癌。西部地區胃癌發病率位居全國首位,就與常吃粗糧相關。而經濟較為發達的江浙滬等華東地區,胃癌發病率卻位居全國第二高,則與愛吃甜食有關。劉思德說,攝入過多的糖分會損傷胃黏膜,誘發胃癌。

吃得太燙,易得食管癌

食管癌的發生與地區飲食習慣相關,粵東地區食管癌高發,與當地好飲食滾燙的茶粥相關,這些高溫食物長期刺激食管,導致食管細胞發生癌變 。

40歲做胃鏡,45歲做腸鏡!

「如果能在早期篩查出消化道腫瘤,治癒率可達95%以上。」劉思德介紹,消化道腫瘤可防可控,但只靠醫生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還需要居民增強早診意識,積極對早期癌症進行篩查。只要及時篩查,依靠現有醫療技術手段已經可以發現極早期癌症甚至癌前病變。

年齡是消化道腫瘤的第一風險因素。「胃癌在40歲以上,食管癌、大腸癌在45歲以上,發病率就直線上升。」劉思德建議,適齡人群應關注食管、胃的癌症風險,40歲一定要做一次胃鏡篩查,45歲一定要做一次腸鏡篩查,如果發現萎縮性胃炎、息肉、增生等癌性病變,要及早處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71015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