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隨處可見的小野菜,也是中醫常用的一味中藥,有著「濟世良藥」,「天然抗生素」、「正宗下火草」之稱。
桑葉,是養蠶必不可少材料,它除了具有養蠶的作用之外,也是一種藥材,還可以用來泡水服用,對於身體的滋養效果非常好。
當蒲公英遇上桑葉,有哪些神奇的效果呢?
當蒲公英遇上桑葉,肝毒沒了
蒲公英根部對於保肝護肝排毒有大大的作用。可保肝,清肝毒,預防肝損傷。且能增強肝臟再生能力,是在許多預防C型肝炎中最重要的天然營養品。
桑葉不僅僅可以用於由於風熱所導致的雙眼發紅情況,同時還具有清除肝火的作用,對於由肝火上炎所引起的雙目紅腫情況治療效果非常的不錯。
當蒲公英遇上桑葉,血糖降了
眾多研究表明,胰島素抵抗與炎症的關係十分密切,蒲公英中含有廣譜消炎成分,廣泛應用於多系統炎症相關性疾病,並且蒲公英多糖也有一定的降糖效果。
而自古以來,中醫就將桑葉作為治療消渴症(即現代醫學的糖尿病)的中藥應用於臨床,日本古書《吃茶養生記》也記載桑葉有改善「飲水病」(即現代醫學的糖尿病)的作用。國內外研究資料證實,生物鹼和多糖是桑葉中主要的降血糖成分。
當蒲公英遇上桑葉,腸道通了
蒲公英植物體對於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和vC及礦物質,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山東中藥》載蒲公英「為解毒。消炎、清熱藥。治黃疽、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結」。
桑葉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因此具有導泄通便、減少某些急腹症的發生、保護腸粘膜和減肥的作用,可以改善便秘、腹脹。
當蒲公英遇上桑葉,感冒少了
蒲公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菌株、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肺炎雙球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殺菌作用。
桑葉主治:風熱感冒;風溫初起,發熱頭痛,汗出惡風,咳嗽胸痛;或肺燥乾咳無痰;咽干口渴;風熱及肝陽上擾;目赤腫痛。
尤其在越來越冷的秋冬季節,常喝有預防感冒的功效。
教你動手做:蒲公英桑葉茶
第一步:將蒲公英葉製成茶
1、摘取新鮮蒲公英葉子,冼2水後,撒鹽泡3分鐘。
2、蒲公英葉撈起瀝水後,切段,鐵鍋燒熱,蒲公英葉入鍋,大火炒。炒出水後,倒出多餘水份,轉中火炒干水份。
3、待蒲公英水份少時,轉小火。用手抓炒,能感知茶炒制中對濕度,溫度、火候的掌握。炒制方法同炒茶手法。
4、將蒲公英炒製成干茶,備用;
第二步:將桑葉製成茶
1、採摘老嫩程度一樣的桑葉,用清水漂洗乾淨,放在室內陰乾至無水滴為止,去葉柄,然後將桑葉疊成8-12層厚,切成長1厘米,寬0.3-0.5厘米的條葉。
2、將桑葉放入蒸籠里,用大火、急火迅速蒸,待上大氣後,根據蒸具密閉程度改用小火蒸2.5-5分鐘,揭開蓋查看,以桑葉軟熟保持鮮綠為好。
3、待蒸好的桑葉攤涼後,用手在木板上沿一個方向攤滾,使葉形大致捲曲,葉汁溢出粘附在葉面上,手搓有潤滑感即可。
4、將揉搓好的桑葉放入熱鍋中,用木扒不停地翻動,使水分儘快蒸發,至大半干時改用小穩火使水分進一步蒸發、均勻一致;至桑葉趨於乾燥時,再用大火,並急速翻動,使其受熱均勻,然後迅速撤火,攤涼過篩。
第三步:成茶
取桑葉15g,蒲公英葉40g,將兩者混合均勻,存儲在玻璃瓶中備用。日常取2-3g,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也可以直接按照蒲公英:桑葉=3:1的比例,泡水喝即可。)
小植物,大作用,自己在家動手做杯茶飲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