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空腹喝水究竟是對還是錯?很多人還在犯錯!

Wong Si ...| 2017-11-05| 檢舉

「每天晨起空腹一杯水」成了流傳甚廣的健康名言,很多人相信這杯水可以清腸胃、排毒養顏、稀釋血液,甚至還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而火箭軍總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郭志紅提醒,從中醫理論來講,很多脾胃虛寒、脾虛濕重、消化功能欠缺、肺腎功能不足的人,晨起若是常喝一杯水會讓身體受到傷害。事實上,喝水也須因人而異,有些人並不能正常代謝,亂喝水不僅起不到養生效果,反而會讓人體受損。看似簡單的喝水中卻蘊含著養生大道理、大學問。

水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約占成年人體重的60%~70%,血液中大部分物質都是水分,肌肉、肺、大腦等組合和器官中也含有大量的水分。水是多種礦物質、微生物、葡萄糖、胺基酸及其他營養素的良好溶劑,參與體內的物質轉運,它將營養物質運送到細胞內,同時運走體內的代謝廢物。是體溫調節系統的主要組成成分,體內能量代謝產生的熱,通過體液傳到皮膚表面,經蒸發或者排汗帶走多餘的熱量保持體溫恆定。水起到潤滑作用,關節潤滑劑、唾液、消化道分泌的胃腸粘液、呼吸系統氣道內的粘液、泌尿生殖道粘液等的生成都離不開水。

除了早晨起來喝一杯水外,喝水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進行,原則是少量多次,每次200毫升左右。不要等口渴時再喝水。口渴時機體已經處於缺水狀態,並開始利用調節系統進行水平衡的調節,此時飲水雖然可以補充丟失量,並不是最佳的飲水時機,且往往容易一次性飲大量水,加重胃腸負擔,稀釋胃液而影響消化。白開水是首選。生活中常喝的飲品包括白水、茶水、飲料等,白水不含能量、解渴,是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飲品,而白水中又以白開水為最佳。白開水容易透過細胞膜進入細胞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加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含量,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病能力是最符合人體需要的飲用水,並且乾淨衛生、製作簡單、經濟實惠,是飲品中的最佳選擇。礦泉水、礦物質水、純凈水等也可以作為一種選擇,但不宜作為主要的飲用水。

至於早晨空腹的時候,首先攝入什麼,這件事完全是個體自己決定,而醫學上最明確的警告只有一條:空腹不宜喝酒,尤其是高度酒(大於40度)。因為,首先酒這東西總的來說,就不建議飲用,無論是否空腹或者早晚。而空腹飲酒的問題,在於有明確的研究報告指出,35歲以上人群中,在同樣都有飲用高度酒習慣的人群中,那些喜歡在早晨空腹喝酒的人,平均血壓更高,死亡風險也更高,因此相關專家提出警告或者說勸告,至於為什麼空腹喝酒者的血壓會更高,目前尚無特別的解釋,但推測起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酒精抑制身體隨後對維生素的吸收,以及快速吸收的酒精在血液中濃度上升過快,對心血管系統構成的刺激,在長期積累之下,引發問題。

大量喝水後體內排出的尿液量,比喝進去的水還多。這是因為,在低滲狀態下人體正常分泌的一種「抗利尿激素」被抑制。因此,大量喝開水,不一定能起到補充水分的作用。相反,由於利尿的作用,體內的鈉、鉀、氯等電解質會隨著尿液而丟失。適當的飲水量可以幫助腎臟清除鈉、尿素以及毒素,而過量的飲水就意味著腎臟的過濾量更大,就會增加腎臟的負擔,不僅如此,還會導致心腎受損,帶來極其嚴重的後果。《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應該攝入至少1200ml的水,具體的飲水量會因為每個人的體質、所處環境、氣候、運動量和工作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同人由於代謝能力的不同,對水的需求也有差異。這就好像同樣是植物,綠蘿可以養在水裡,而蘆薈稍多澆點水就會爛根。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70242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