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側柏葉的功效及應用
側柏葉為柏科植物側柏的乾燥枝梢及葉。多在夏、秋二季採收,陰乾。以葉嫩,青綠色,無碎末者為佳。生用或炒黃用。
【別名】扁柏、香柏、柏樹、柏子樹。
【性能】微寒,苦,澀,歸肺,肝,大腸。
【功效】涼血止血,生髮烏髮。用於吐血衄血,咯血,便血,蹦漏下血,血熱脫髮,鬚髮早白。
【應用】一般用10~15g。止血多為炒碳用,化痰止咳宜生用。
1、血熱也血症:本品苦澀性寒,善清血熱,兼能收斂止血,為治各種出血病證之要葯,尤以治療血熱出血病證為宜,單用有效,或配其他涼血止血藥,如:荷葉,地黃等等。
2、肺熱咳嗽:本品苦寒清泄,長於清肺熱,化痰止咳,適用於肺熱咳嗽痰多者,可單味運用,或配伍清熱化痰葯,如:貝母等等。
【用藥注意事項】久服,多服,易致胃脘不千家萬戶及食欲不振。
【現代研究】葉含揮髮油0.6~1%,中含側柏烯、側柏酮、小茴香酮、蒎烯、石竹烯等;黃酮類中有香橙素、槲皮素、楊梅樹皮素、扁柏雙黃酮、穗花杉雙黃酮等。新鮮側柏葉的粗製總黃酮含量為1.72%。還含鞣質、樹脂、維生素C等。有縮短凝血時間,有鎮咳,祛痰,平喘,鎮靜等作用,
【附方】
《大同方劑學》側柏散:側柏葉、人蔘、荊芥穗各30g。上為末,每服9g,入飛羅面6g,開水調稀糊,吞入,治內損吐血下血,皆因飲酒太過,勞傷於內或氣血妄行,其出如湧泉,口鼻皆流,須臾不救等症。
《大同方劑學》斷紅丸:側柏葉(炒)、川續斷、鹿茸(醋煮)、附子(炮)、黃芪、阿膠、當歸(酒浸)各30g,白礬(枯)15g。上為細末,醋煮米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70丸,米飲下。治陽虛臟腑,久而腸風痔疾,下血不止,或縮下太多,面色萎黃,日漸羸瘦等症。
《張書青醫案精華》側柏理中湯:側柏葉15g,大熟地12g,生於術9g,炮姜炭6g,生炙草6g,熱童便(沖)一杯。水煎,每服一劑,分2次服。治失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69570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