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麴黴毒素是一級致癌物,這4種食物裡就「藏」著它

(ಠ ಠ)| 2017-10-09| 檢舉

資料顯示,人類癌症的80%-85%的原因與化學致癌物有關,而目前我們已知的化學致癌物已達到1100種以上。經世界衛生組織鑒定,對動物致癌的物質有140多種,而對人類有致癌作用的有21種,其中對人類致癌作用最為明確有五種,也就是我們常能聽到的一級致癌物:黃麴黴素、亞硝胺、二噁英、尼古丁、苯並芘。今天,我們來說說大家熟悉的黃麴黴素。其中,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

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屬黃麴黴菌、寄生曲黴菌產生的代謝物,有劇毒,是目前發現的化學致癌物中最強的物質之一。體內黃麴黴素如在含量在1毫克/公斤的水準以上就可誘發癌症。1毫克/公斤黃麴黴素含量相當於1噸糧食中只有1粒芝麻大的黃麴黴素。主要引起肝癌,還可以誘發骨癌、腎癌、直腸癌、乳腺癌、卵巢癌等。

那麼,黃麴黴素主要存在於哪些食物中呢?

一、黃麴黴素主要來源於腐爛的花生、玉米、大米、棉籽、豆類、劣質花生油、豆油等。

二、糧油製品中,比如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等,如果原料沒有經過嚴格的篩選,使用了黴變的玉米,花生,菜籽等,也可能導致黃麴黴素感染。例如,花生油的主要原料是花生,製作花生油的過程中,大量的花生經過壓榨,其中黴變花生所含的黃麴黴素很可能經由這個過程出現在花生油中。花生、食用油中黃麴黴毒素最多含量為20微克/千克以內。

三、竹質和木質筷子在長時間使用後會出現變色、破損、毛刺等現象,在破損的凹槽或縫隙中會聚集細菌或致病毒素,而且清洗時也很難將它們消除,若不及時消毒乾燥不用一天在潮濕的環境裡足以讓夾雜在縫隙的黴菌大量繁殖。在潮濕的環境下,黃麴黴菌很容易生長,而黃麴黴菌會產生黃麴黴毒素。

四、奶牛的飼料主要是玉米 、小麥和穀物配合而成,如果飼料毒素超標,牛奶中也會含有毒素,人喝了有毒素的牛奶及其製品就會中毒,尤其是嬰幼兒更危險,因此,選擇乳製品一定要慎重。

抗癌應該如何飲食?

1、不要吃發黴的糧食及製品:比如花生、大豆、米、麵粉、植物油等發黴後,會產生黃麴黴素,黃麴黴素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特別是肝癌)。

2、不要吃薰制或醃制的食物:如燻肉、鹹肉、鹹魚、醃酸菜等,因為這些食物會產生亞硝酸胺,這是一種可能導致胃癌和食道癌的化學物質。

3、不要吃被農藥污染的蔬菜、水果以及其他東西。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66852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