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稱上廁所為「方便」,所以更有了大便、小便二詞,指動物把體內的廢物經固體排出體外的意思。根據「布里斯託大便分類法」( Bristol Stool Scale),可以將大便分為七種狀態。所謂布里斯託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是一種為了醫學上的需求而設計的分類法,它將人類的大便分為七類。設計者為布里斯託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的希頓(Heaton)和路易斯(Lewis),首篇於1997年發表在《北歐腸胃病學雜誌》(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因為大便的形狀和其待在大腸內的時間有關,所以可以用它來判斷食物經過大腸所需的時間。
分類法:
第一型:一顆顆硬球(很難通過)
第二型:香腸狀,但表面凹凸
第三型:香腸狀,但表面有裂痕
第四型:像香腸或蛇一樣,且表面很光滑
第五型:斷邊光滑的柔軟塊狀(容易通過)
第六型:粗邊蓬鬆塊,糊狀大便
第七型:水狀,無固體塊(完全液體)
第一型和第二型表示有便秘;第三型和第四型是理想的便形,尤其第四型是最容易排便的形狀;第五至第七型則有腹瀉可能。

除了運動及休息外,大家亦可以了解不同情況,透過食物改善大便質素。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