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秋分,是秋季的第4個節氣,秋分過後,真正意義的秋涼開始。
秋季外邪主要為燥邪,秋分之前為溫燥,秋分之後為涼燥,很多疾病都在秋後復發,所謂「多事之秋」,要防止涼燥,可以適當多吃些滋陰潤肺的食物來進補。
排名第一的秋季進補食物
養生君為大家推薦秋季排名第一的菜、湯、粥、果等,最適合秋季進補,附上簡單菜譜,可吃得營養又健康。
第一菜:蓮藕
民間早有「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的說法。蓮藕,毫無疑問地成為時下的「當家菜」。
此時節天氣乾燥,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時,蓮藕性溫,有收縮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補肺養血,更能降糖降脂益腸道,抗衰防癌補維C,降壓止痛護心臟。
推薦菜譜:蓮藕排骨湯
原料:豬排骨(大排)500克,蓮藕750克
做法:
豬排骨洗凈,剁成4厘米長的塊;蓮藕擇洗乾淨,颳去皮,放在案板上用力拍破,切成同排骨同樣在小的塊;
高壓鍋中倒入適量開水,放入豬排骨、蓮藕 ,放入蔥段、薑片、精鹽、胡椒粉、蓋上鍋蓋;
放在旺火上燒開後,轉用文火燉20分鐘後即可上桌。
第一湯:白銀湯
白蘿蔔味辛甘,性涼,入肺胃經,為生津、養陰的食療佳品,可以治療或輔助治療多種疾病,《本草綱目》稱之為「蔬中最有利者」。
銀耳又稱白木耳、雪耳、銀耳子等,性平,味甘、淡、無毒,具有潤肺生津、滋陰養胃、益氣安神、強心健腦等作用,歷代皇家貴族將銀耳看作是「延年益壽之品」、「長生不老良藥」。
鴨湯滋陰,具有清熱去火、潤腸通便的作用,老鴨湯同時適宜營養不良,產後病後體虛、盜汗、遺精、婦女月經少、咽干口渴者食用。
以上三者合一,能有效緩解「秋燥」等秋後不適,是很好的清補佳品。
做法:取白蘿蔔、銀耳、鴨湯適量,將蘿蔔切絲,銀耳分成半,放入清淡的鴨湯中小火清燉至熟,注意時間不要過長。
第一粥:百合粥
秋季由於氣候乾燥,空氣中缺乏水分的滋潤,人們常會口鼻乾燥、渴欲不止、皮膚乾燥,甚至出現肺燥咳嗽。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成為秋季食用上品。
做法:取百合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將百合用清水洗凈泡軟。粳米淘凈,與百合一起加水煮粥。粥成時加入冰糖,溶化後稍煮片刻即可。
第一水果:梨
梨含有85%的水分,鮮嫩多汁,酸甜適口,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稱為「天然礦泉水」,自古就被尊為「百果之宗」。
秋季空氣乾燥,水分較少,若能每天堅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緩解秋燥,生津潤肺。
推薦食譜:冰糖梨水
原料:取百合30克、冰糖25克、梨1個、枸杞適量
做法:
百合30克洗凈、蓮子洗凈,浸泡10分鐘;把梨洗凈,切成小塊備用;
砂鍋放入足量水,先放入蓮子;水煮沸後轉小火煮30分鐘,放入冰糖、梨和百合;開鍋後轉小火再煮20分鐘;
將枸杞洗凈,倒入砂鍋中再煮5分鐘即可盛入碗中食用。
第一補:山藥
秋季講究潤補,最佳的進補食物是山藥,不僅有「神仙之食」的美譽,還有「食物藥」的功效。
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中醫也認為,秋吃山藥有健脾益胃、滋腎益精、益肺止咳的功效。
推薦食譜:清蒸山藥
做法:將山藥洗凈,切段,放入鍋中蒸熟,然後蘸白糖食用,清鮮綿軟,香甜可口。這種吃法口感軟爛,也適合慢性病,如高血壓、胃病等患者食用。
山藥最好的烹飪方法就是「蒸」,原汁原味,沒有其他添加物,營養價值能很好地保存、有效成分也不易被破壞。
鍛鍊身體,提高抗病能力
除了食養,還要注重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鍛鍊重在益肺潤燥,可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
此外登山、 跑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也可酌情選擇。其它如散步、五禽戲、太極拳、 八段錦、健身操等更適合中老年人。
在進行「動功」的同時可配合「靜功」, 如六字訣默念呼氣練功法、內氣功、 意守功等,動靜結合,動則強身,靜則養身,可達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