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很晚睡不著,有人睡不踏實,一覺睡到天亮對很多人來說簡直是奢望。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大導致人們焦慮、煩躁,進而引發了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
面對失眠,你是不是有這樣的困擾:
膚色暗淡沒光澤,皮膚早早衰老!
失眠多夢、頭痛頭昏!
思維遲緩、記憶力下降!
長期缺覺導致神經衰弱,躁鬱厭世!
……
一直以來,失眠都是一種原因很複雜的疾病。沒有找准方法,治療失眠遙遙無期。
失眠原因及症狀
中醫認為,失眠的原因大體是陰陽不協調所致!《類證治裁》載:「陽氣自動而之靜則寐;陰氣自靜而之動則寐。不寐者,病在陽不交陰也。」就是說,只有陰陽相交才能保證良好的睡眠,一般陽盛陰衰、陰陽不能相交就會引起失眠。
失眠又稱睡眠障礙,分為入睡障礙(入睡困難)和熟睡障礙(早醒或睡眠質量差)兩種。
睡眠不好的時候,白天精神會一直緊張,難以集中注意力。嚴重者晚上睡覺老做噩夢。
失眠的危害
睡眠障礙致機體衰老加速
睡眠障礙降低機體免疫系統功能
睡眠障礙可引起高血壓
經常「失眠」,試試這些招!
1、按摩穴位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按摩阿是穴,通俗來講就是哪痛按哪。越痛的地方越要按揉,但按摩一個穴位十分鐘左右即可,不宜長時間按揉。
阿是穴又名不定穴、天應穴、壓痛點。這類穴位一般都隨病而定,多位於病變的附近,也可在與其距離較遠的部位,沒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稱。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為腧,即人們常說的「有痛便是穴」。臨床上醫生根據按壓式病人有酸、麻、脹、痛、重等感覺和皮膚變化而予以臨時認定。
2、478呼吸法
方法:用鼻子吸氣4秒後,憋氣7秒,接著用嘴呼氣8秒,重複4次。
專家指出,通過重複的呼吸動作,使氧氣灌滿肺部,流通全身,有助於放鬆身心,更易入睡。
但要注意吸氣、憋氣、呼氣時不要過於專注於數數,否則會令意識更清醒、更難入眠,所以忌過分呼氣、吸氣,練習時要注意緩慢、柔和、深長。體虛肺弱者不要憋氣過久,否則容易導致頭暈,應根據身體情況,量力而行。
3、早睡很重要
再說幾遍,早睡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如果你每天都熬到十一二點,甚至凌晨才睡,什麼靈丹妙藥也沒用的!要想不失眠的話,先把自己的作息調整過來,順應自然,最好十點半就上床睡覺,還要保證室內通風,選擇舒適的床和枕頭,並培養正確的睡眠姿勢,一般主張向右側臥,微曲雙腿,身體自然放鬆,一手屈肘放枕前,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
4、調節心態和情緒
有許多人容易失眠,是因為平時事事存在心裡,容易感傷或者生氣。防治失眠,需要自己好好調節心態和情緒,避免過度緊張、興奮、焦慮、抑鬱、驚恐、憤怒等不良情緒的發生,保持心情舒暢,以放鬆的心態對待生活。睡前可以聽一些舒緩的音樂,設置時間自動關停,幫助你慢慢入睡。
5、食療推薦
麥豆棗仁湯
配方:
黑豆20克,浮小麥20克,酸棗仁15~30克,蓮子、紅棗各5顆。
用法:
將原料洗凈後置於砂鍋中,加水1000毫升,大火煮沸後,小火再煎煮15分鐘左右,關火,過濾藥液後放至常溫,即可服用。
功效:
調理氣血、清火寧心。酸棗仁味甘酸,性平,歸心、肝、膽經,益肝血又安神,並具備斂汗生津的功效。
浮小麥味甘性涼,止虛汗、養心安神的效果非常不錯。此湯尤其適用於肝血虛所引起的失眠,患者可伴有心悸不安、健忘多夢、體倦眩暈或自汗、盜汗等症狀。
蓮子粳米粥
配方:
蓮子50克、粳米100克。
用法:
將蓮子、粳米洗凈後置於鍋中,加適量水同煮,至蓮子煮爛為度。
功效:
蓮子味甘澀、性平,入心、脾、腎經,具有補脾益腎、養心安神的功效,使人寧靜而容易入睡,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
現代營養學分析也表明,蓮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胡蘿蔔素等,是老少皆宜的食補佳品。
蓮子還具有健脾止瀉的作用,與粳米一同煮粥食用可養脾澀腸,對於脾虛久泄的人尤為適宜。
現在進入秋季,許多人常因暑熱侵擾、心火上炎而睡眠不佳,蓮子粥擅於除煩熱、清心火、養心安神,對於夏季暑熱心煩不眠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正如民間諺語所說:「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蓮。」需要注意的是,蓮子粥雖好,也非人人皆宜,經常有腹脹或便秘的人,就不適於服用。
解郁安神茶
配方:
燈芯草1克、淡竹葉3克、天麻3克、合歡花3克、玫瑰花3克、生甘草2克。
用法:
每日取上述配方,用量以1~2份為度,在茶杯或保溫杯中以沸水300 毫升左右沖泡,代茶飲。連續服用1個月為一個療程。
功效:
寧神養心、治療失眠、解郁靜心、益智補腦、寧心寬胸。這款茶尤適用於失眠且伴有各類心臟疾患者飲用,促進睡眠的同時還具有緩解心臟病患者心悸、胸悶、胸痛等症狀的功效。
燈芯草為燈芯草科植物燈芯草的莖髓或全草,性味甘、淡、寒,入心、肺、小腸經,有清心降火的功效;
淡竹葉中含有大量的黃酮類化合物和生物活性多糖及其他有效成分,具有優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和膽固醇的作用;
天麻入心、肝經,有平肝安神增智的功效;
合歡花含皂苷、鞣質等,入心、肝經,有安神解郁的功效;
玫瑰花含玫瑰油、槲皮苷、苦味質、沒食子酸、紅色素等,性味甘、微苦,入脾、肝經,有理氣解郁、活血散瘀的功效;
甘草調和諸藥,諸藥配合,具有寧神靜心、解郁助眠的功效。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65020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