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醫藥學家、「藥王」孫思邈曾在《千金要方》里寫道:
「夜飯飽,損一日之壽」
就是說晚上吃撐一頓,就是在減損一日的壽命,故晚餐宜少食為養生之道。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晚餐特別豐盛的情況,對我們身體的負擔確實比較大。
下面這些疾病就跟「夜飯飽」有關——
1. 肥胖
據統計,90%的肥胖者緣於晚餐吃太好、吃太多,再加上活動量小,能量消耗低,多餘的熱量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日積月累就肥胖了。
2. 胃腸病
晚餐飽食會加重腸胃負荷,引起消化不良。過飽晚餐中的高蛋白食物不能及時被消化,加之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就會產生有毒物質,再由於人的腸壁在晚間蠕動緩慢,就會造成這些有毒物質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增加了腸癌發生的風險。
3. 血壓增高
晚餐過多進食肉類會使血壓猛然上升,而如果已患有高血壓、肥胖症的人晚餐愛吃肉,害處就更大。
4. 血糖增高
長期晚餐過飽,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很容易造成胰島負擔加重,進而誘發糖尿病。
5. 血脂增高
晚餐若進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會刺激肝臟製造低密度和極低密度脂蛋白,從而造成血脂升高。
6. 動脈硬化
血脂升高,大量血脂沉積在血管壁上,引起小動脈收縮,易使血壓突然上升,也加速全身小動脈的硬化過程。
7. 尿路結石
人體的排鈣尖峰值期在晚餐後的4、5個小時,若晚餐吃太晚,當排鈣尖峰期到來時,通常已進入睡眠。於是尿液滯留在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致使尿中的鈣不斷增加、沉積,長期就容易形成結石。
8. 老年痴呆
長期晚餐吃太飽,睡眠時胃腸及附近的肝、膽、胰臟等器官仍在運作中,使腦部不能休息,腦部的血液供應也不足,進而影響腦細胞的正常代謝,加速腦細胞老化。據統計,青壯年時期經常飽餐,老年後有20%以上的幾率會罹患老年痴呆症。
「夜飯」的底線是「兩不」:
· 不吃多:只吃七分飽,要適當減少主食的攝入量,以穀類、粗糧為主,增加玉米、燕麥等成分。能增加飽腹感,攝入後可使少吃晚餐變得容易。
· 不重口:儘量不吃辣椒、大蒜、洋蔥等辛辣食物、油炸類、燒烤類,以及容易產氣的食物,這會使胃產生灼燒感和消化不良,影響睡眠質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64451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