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食療之缺鐵性貧血8秘方!

Powder| 2017-09-19| 檢舉

缺鐵性貧血屬中醫「血虛」、「虛勞」、「黃胖病」等病證範疇。中醫認為本病或由於脾胃虛,不能布化精微即鐵源供給不足所致;或由於七情變化,思慮過度,精血暗耗所致。我國著名的中醫血液病專家胡桂生教授表示:根據臨床表現辨證一般可分為脾氣虛弱、氣血兩虧、肝腎虧虛、脾腎陽虛證型。

(一)脾氣虛弱型貧血

 

臨床表現:面色萎黃或蒼白,神疲乏力,胃納減少,脘腹脹悶,或伴齒齦出血,或見月經量多,舌淡,苔薄白,脈細無力。

食療方:

1、黃芪雞汁粥

配方:母雞1隻(重1000~1500克),黃芪15克,粳米100克。

製法:將母雞剖洗乾淨,煎濃雞汁,將黃芪煎汁,每次以粳米100克加入雞汁和藥汁煮粥。

功效:益氣血,填精髓。

用法:早晚趁熱食用。

2、雞血藤煲雞蛋

配方:雞血藤60克,雞蛋2個。

製法:雞血藤洗凈後與雞蛋同放鍋內,加水300毫升,雞蛋熟後去殼取蛋,再煎10分鐘。

功效:健脾益氣生血。

用法:吃蛋飲湯,可常食。

(二)氣血兩虧型貧血

臨床表現: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唇甲色淡,舌淡,脈細濡。

食療方:

1、神仙鴨

配方:鴨1隻(約2000克),人參3克,龍眼肉20克,蓮子50克,大棗5枚。

製法:將鴨子去毛、內臟,剁去腳,洗凈瀝干。人參切片,蓮子用水脹後去表皮、去心,大棗去核,龍眼肉洗凈。用鹽5克、醬油50毫升、料酒30毫升混勻後搽在鴨表面和腹內。將人參、龍眼、蓮子、大棗混合後,填入鴨腹, 放在砂鍋中,上籠用武火蒸至鴨熟即可。

功效:補氣健脾養血。

用法:每周1次,佐餐食用。

2、阿膠粥

配方:阿膠30克,糯米100克。

製法:先將糯米煮粥,待粥成時放入搗碎的阿膠,邊煮邊攪勻,阿膠融化後調入紅糖即可。

功效:養血補血。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用。

(三)肝腎虧虛型貧血

臨床表現:頭暈目眩,心悸耳鳴,時有煩熱,腰膝酸軟,口乾,面色萎黃,舌質紅,苔少,脈細弦或細數。

食療方:

1、多子湯

配方:枸杞子10克,女貞子15克,桑椹子20克,韭菜子10克,五味子6克,金櫻子15克,補骨脂10克,菟絲子10克。

製法:將上述藥物水煎,代茶飲。

功效:滋養肝腎。

用法:每日1劑,不拘時飲服。

2、大棗阿膠粥

配方:阿膠15克,糯米100克,大棗10枚。

製法:將阿膠搗碎,大棗去核與糯米煮粥,粥成時入阿膠稍煮,攪令烊化即成。

功效:養血止血。

用法:每日早晚餐溫服。

(四)脾腎陽虛型貧血

臨床表現:面色恍白,形寒肢冷,神疲芝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質淡,邊有齒印,脈沉細無力。

食療方:

1、黃芪棗羊骨粥

配方:羊骨1000克左右,黃芪30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

製法:先將羊骨打碎與黃芪、大棗入砂鍋,加水煎湯,然後取汁代水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細鹽、生薑、蔥白調味,稍煮即可。

功效:補腎強筋,健脾益氣。

用法:溫熱空腹食用,10~15日為1個療程。

2、參杞狗肉

配方:狗肉1000克,黨參20克,枸杞子10克,菟絲子10克,砂仁5克,牛膝15克。

製法:上述物品除狗肉外,入砂鍋加水煎煮30分鐘後,倒出藥汁。將狗肉切成小塊,加醬油、糖、黃酒、蔥、姜、味 精等調料,腌漬入味,放入鍋中,加藥汁及適量清水,煮沸後,文火慢慢煨至狗肉爛熟即可食用。

功效:益氣溫陽補血。

用法:佐餐食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64331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