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薑養陽祛濕,吃薑養陽祛濕!做錯一步,白補一年!
2017-09-14 16:21
中國有句諺語叫「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處方」。炎炎夏日為何還要吃性味辛辣的生薑呢?很多人對吃生薑去不去皮也存在疑問,今天就讓醫生來告訴大家答案~
吃薑祛濕養陽
貴陽中醫一附院治未病中心黃思儀主治醫師認為: 夏季白晝漫長,烈日炎炎,人體為維持體溫恆定,就會減弱體內陽氣,並尋求降溫方式。比如吹空調、喝冷飲等,會使體內積聚濕氣。
姜既可以昇陽助陽,又具有溫中祛寒的功效,夏季吃薑符合《黃帝內經》所講的「春夏養陽」的養生法則; 姜又可以溫胃散寒,解除胃中虛冷的現象,與此同時,吃薑也是化解體內濕氣的一種好方法。
夏吃薑的好處主要有: 1、開胃健脾,促食慾 2、驅散寒邪,補陽氣 3、防暑、降溫、提神 4、抗氧化,抑制腫瘤
但是現在的很多食譜中,凡是用到姜的,經常會看到幾個字:「姜去皮」。
用生薑防治疾病時,是否去掉生薑皮則要看具體情況。怎麼看呢?其實非常簡單,記住一句話就可以了: 植物的皮和肉是一對陰陽。
姜肉性熱,所以姜皮性涼。 姜肉發汗,所以姜皮止汗。一旦理解了這個原理,你自然就知道什麼時候去皮吃,什麼時候應該帶皮吃了。
【生薑不去皮的情況】: 一般做菜用姜,那肯定是帶皮吃了,以免上火。這樣還可以保持生薑藥性的平衡,充分發揮生薑的整體功效。 水腫時,吃生薑不去皮,因為姜皮有利水作用。 如果有便秘、口臭等,最好單獨用生薑皮。
【生薑去皮吃的情況】: 脾胃虛寒者,生薑最好去皮; 正在食用苦瓜、芹菜等寒涼食品,最好去皮吃生薑,可以平衡食物的寒性。患風寒感冒時,喝生薑紅糖水可以緩解,此時生薑最好去皮; 用生薑防治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胃痛等不適時,姜皮應去掉。 因為生薑皮有礙於生薑充分發揮其辛溫解表的作用。
不喜歡吃薑者,怎麼利用姜養胃、驅散、補陽氣、抗氧化、抑制腫瘤?那就姜療把。
姜療是一種很常見的養生方法,保健的作用是很大的,而且副作用是很少的。它是用姜的精油按摩身體,讓身體的血液能夠更好的循環,驅寒,調理身體的內部,特別是對女性朋友很好的,能夠調理月經不調的現象,這都是姜療的作用。
【做法】:以姜與精油混合敷於患處15分鐘,搭配按摩手法,可有助於排除身體毒素,或是改善女性小腹虛冷、宮寒的現象,有助於氣血流通,緩解神經衰弱、精神疲倦的症狀,明顯改善肩頸酸痛、體虛、怕冷、胃寒、手腳冰冷、四肢麻木、頭痛頭暈等症狀。
【原理】:生薑中含辛辣和芳香氣味的揮髮油,油中的主要成分是姜醇、姜烯、姜油萜、姜酚等。姜中的姜辣素為黃色油狀液體,具辛辣味,就是它賦予姜以辣味的。它們共同的作用,使得生薑能夠增強和加速血液循環,刺激胃液分泌,促進腸胃蠕動,健胃消食。生薑中所含揮髮油能使血液循環加快,全身溫暖,神經興奮。而姜解表散寒的性質,可以祛除「風邪」與「濕邪」,調理人體內部循環,改善膚色。
如果嫌麻煩或是沒有時間、條件的,可以直接用生薑貼,效果是一樣的~
生薑貼是採用純生薑成分,通過熱敷滲透皮表以下驅寒祛濕、消炎等作用,每個人體內寒濕不一樣,貼上的身體的感覺也不一樣,開始大部分會有熱辣的感覺,慢慢打通毛孔寒氣排除會有溫熱的感覺持續時間12個小時以上效果很好。 剛開始是涼,那是姜精油的有效成分在揮發打通經絡,過一會之後就會熱辣的感覺,那是進入寒氣淤住的地方,之後滲透進去,最後就會變成溫溫的熱感覺~溫度不會很高哦,姜貼里含有高純的姜精油成份!
無任何毒副作用,易於攜帶,適合所有人群,尤其適合是胃病、胃寒、腹部受涼、痛經、腰腿疼痛等人群,通過姜貼獨特的持續熱能,可有效緩解並消除痛處,使氣血充盈,正氣旺盛,長期使用可養顏保健,是必備的輕便的原始外熱源。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64051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