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床第一杯水怎么喝】喝錯小心致病

只有星座| 2017-09-14| 檢舉

 【清晨起床第一杯水怎么喝】喝錯小心致病

 導語:早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水是許多養生專家都很推崇的健康生活方式。晨起後的第一杯水因此也被稱為「健康水」、「排毒水」、「美容水」。不過,這第一杯水怎么喝,不同的人會給出迥異的答案,僅喝什麼水這個問題,白開水、蜂蜜水、淡鹽水就都有各自的擁躉。至於其他有關第一杯水的說法更是五花八門。為此,小編為您講解如何喝對每天的第一杯水。(來源:39健康網)

清晨第一杯水的好處

  

1、補充水分:晚上睡覺時,人體會通過尿液、皮膚、呼吸等消耗大量水分,起床後會處於缺水狀態,而晨起喝水可補充身體代謝失去的水分。

2、預防便秘:起床後及時喝水可以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秘。   

3、調節腸胃:經過一晚上的代謝,早上起床後人體胃腸已經排空,這時喝水可以沖淡胃酸,使其保持更好的狀態。   

4、使大腦清醒:水會增加血容量,促進血液循環,讓人的大腦迅速恢復清醒狀態。

  白開水是最沒負擔的水

  我個人還是建議喝白開水。有人主張早晨起來喝一杯淡鹽水,我認為沒多大意義。現代人本身攝取的鈉就過多,在身體不缺少鹽的情況下再喝淡鹽水,會增加無價值鹽的攝入。研究表明,白開水中含有的鈣、鎂等礦物質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很有幫助,比較適合中老年人。

  還有人主張早晨喝一杯蜂蜜水,認為有利於緩解便秘。蜂蜜中的果糖對便秘的人有一定潤腸、滑腸的作用,但對於大多數人,白開水就夠了,白開水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都不存在,是最沒有負擔的水。清晨喝一杯白開水,在人體代謝過程中,既補充了細胞的水分,也降低了血液黏稠度,有利於尿液的排出。此外,白開水沒有任何熱量,不用消化就能被人體吸收,使血液迅速得到稀釋,促進血液循環,讓人更快地清醒過來。

  溫涼因人而異

  晨起喝水,喝與室溫相同的開水最佳,天冷時可喝溫開水,以儘量減少對胃腸的刺激。有研究表明,當水溫在25°左右時,水分子與人體的細胞親和性最佳,細胞的吸水能力最強。所以早晨喝一杯溫白開水是最佳選擇。對於年輕人、體質好的人來說,喝涼白開也是容易接受的,但對於年老、體弱、怕涼、胃寒的人來說,清晨一杯溫開水,是上佳的選擇。總之,應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水溫。

 

150-200毫升為宜

  對大多數人來說,早晨喝150-200毫升是一個比較合適的飲水量。這裡需要提醒的是,高血壓患者和腎功能異常的患者應特別注意飲水量。高血壓病人本身血容量就高,而早晨又是一天中血壓的一個尖峰時段,此時如果過量飲水,反而會增加血容量,使血壓變得更高。而腎病患者過量飲水會增加腎小球的壓力。

  喝水時機:刷牙後早飯前

  清晨喝水必須是空腹喝,也就是在刷牙後、早餐前。刷牙前喝水,容易將口腔中的細菌一起沖刷到體內,不利於健康。而飯後喝水得不到促進血液循環、沖刷腸胃等效果。此外,最好小口小口地喝水,飲水過快對身體非常不利,可能引起血壓降低和腦水腫,導致頭痛、噁心、嘔吐。

  清晨第一杯水的誤區

  果汁、碳酸飲料最好別喝。早起第一杯水喝果汁,不能提供此時身體最需要的水分,反而會加重胃腸負擔,不利於身體健康。另外,碳酸飲料在代謝中會加速鈣的排泄,還容易使人體缺水。

  牛奶不是「第一杯」。空腹喝牛奶不過是「穿腸而過」,胃來不及消化,小腸來不及吸收,牛奶的營養價值也就無從體現,還有人出現腸胃脹氣等反應。

  空腹:早晨的第一杯水最好空腹喝,也就是在吃東西之前喝。否則,就不能起到促進血液循環、沖刷腸胃的效果。

  小口:早上喝水一定要小口小口地喝,尤其對老年人來說,如果喝水速度過快、動作過猛,可能會導致頭痛、噁心、嘔吐,甚至血壓升高。

  適量:早上第一杯水不能喝太多,否則會加重腸胃負擔。一般來說,300毫升比較合適。如果覺得非常口渴,可以適當多喝一些。

  溫熱:不要太熱,也不能太涼,最好是溫水,溫度接近於室溫。

 

關於飲水的誤區

  關於飲水的誤區

  「晚上不能喝水」的說法並不科學

  談到在是否每天一定要喝八杯水的問題,國家營養師鄭育龍表示這種說法是並不科學的。需知,人體喝水是一整天的事情,一天中的任何時刻都要喝水,不能固定於某一時刻喝水,也沒有早上喝水好晚上喝水就不好的道理。實際上,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上,反而推薦人們在睡前要喝一杯水。但是這杯水的量需要因人而異,一般情況下為50-200ml,因為喝多了可能導致半夜起夜,反而影響睡眠質量。之所以推薦晚上睡前喝水,那是由於人在睡眠狀態下,血液的粘稠度會上升,而睡前適當喝水,能夠起到稀釋血液濃度的作用,有利於預防高血脂、高血栓等疾病。

  每天必須喝水2000ml嗎?

  面對網絡上密密麻麻的各種喝水秘籍高招,網友們唯一的感受便是暈頭轉向。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我們該信哪一種呢?比如喝水,有人斬釘截鐵地表示人必須每天喝2000ml以上才可以,也有人出來呼籲喝太多水會導致身體浮腫,不用喝那麼多也沒關係。鄭老師對此這樣解釋:「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每人每天應該攝入至少1200ml的水,但這1200ml不能分一次兩次喝完,而是分為全天各個時段攝入,每次100-200ml不等。除此之外,飲水量還會因為每個人的體質、所處環境、氣候、運動量和工作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夏季在戶外工作的人,由於出汗較多,飲水量至少應該達到2000-3000ml,而冬天出汗量少,1200-1500ml就足夠了。」

  除了強調正常人在季節不同運動量不同時該攝入的水量,鄭老師專門提到了一些疾病患者的飲水量。他表示,對於一些患有結石、痛風、高血脂的患者來說,不管是什麼季節、出汗量大不大,每天都至少需要攝入2000ml以上的水,才會對病情好轉更有幫助。但無論是正常人,還是疾病患者,都需要特別注意不要一次性將水喝完,而是遵守少量多次的原則,分為全天候各個時段攝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63634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