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好友浩哥生病了,去醫院慰問,哥們告訴我天天他老婆都會送來雞湯、魚湯、排骨湯等等各種滋補湯,每天不重樣而且要求把湯都喝完,喝的這哥們只想吃齋,我只好相勸,這麼好的老婆上哪找啊,嫂子也是為了能讓你早點擺脫疾病的困擾呀!
人們在生病的時候,坐月子的時候,身體虛弱的時候哪怕身體沒有問題,往往也會煲一些雞湯、魚湯、大骨頭之類的養生湯對營養進行補充或者強身健體。但是這些滋補養生湯真的有傳說中的那麼補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1、「養生湯」主要成分是水,湯的香氣、色澤、鮮度、口感等均和煲湯時產生的化學物質有關。雖然也有一些營養和對人體有益的成分,但含量較少,這些劑量遠遠不夠發揮作用。
2、「養生湯」散發的香味,主要功能就是吊胃口,沒有功效。加熱時,食物中的水溶性成分(胺基酸、還原糖等)之間發生反應,產生揮發性含硫化合物、含氧、含雜環化合物等,脂溶性部分則氧化降解產生大量的小分子醛、酮、醇、羧酸、酯等羰基化合物,水溶性組分還可與脂溶性組分相互作用,產生豐富的香味物質。這些僅僅只是讓人有食慾而已。
3、「養生湯」里營養物質含量非常少。人們往往以為肉和其他原料通過長時間熬煮,營養成分都進入湯中,所以喝湯比吃肉有營養。這是錯誤的。因為除了水,湯的營養全部來自原料,原料中有水溶性的營養素 和非水溶性營養素。水溶性維生素C、礦物質會部分進入湯內,非水溶性的蛋白質90%至93%仍留在肉里,湯里含量不足總數的10%。比如常喝的大骨湯:明明是由富含鈣質的大骨所熬出的湯,而且熬煮了這麼久為何卻熬不出鈣質來呢?最主要的因素在於,骨骼中的鈣質本來就不溶於水(中性),骨頭中的礦物質(鈣質)要在酸性條件下才較易游離出來。
4、湯為什麼是奶白色的。隨著煲湯時間的延長,原料組織中脂肪細胞破裂後,會流出溶化的脂肪。大家都知道,脂肪比較輕,會漂浮於水面,形成油層,但是當水加熱至沸騰,在劇烈翻滾的水的作用下,水面的脂肪層便會打散成微滴狀分散在水中。水中還有一些兩親性的物質,如蛋白質、固醇、磷脂等,一端具有親水性,一端具有親脂性(疏水性)。當微滴狀油脂分散在水中,與這些兩親性物質接觸後,會形成穩定的水色油型乳狀物,進而形成了乳白色的湯汁。這就是脂肪乳化的過程。喝多了脂肪,只會讓你變的肥胖!
5.要補營養,喝湯更要吃肉。除了避免過量咖啡、菸酒之外,日常生活中均衡飲食,適當攝取乳製品、豆製品、小魚乾以及綠色蔬菜,都是良好的鈣質來源。此外,肉類亦含有豐富鈣質,與牛奶的鈣質一樣都容易被身體所吸收,一般來說,肉湯、雞湯中的蛋白質含量僅有 1%~2%,顯然比肉里要少得多。如果養生湯中添加相應肉類或上述含豐富的食材,除了喝湯以外,也記得把這些湯渣吃下,光是喝湯僅能吸收有限的營養物質,將白白浪費這些食材的豐富營養。
6.喝湯注意事項
1.不要喝太燙的湯,防止食道癌的病變;
2.喝湯的速度不宜過快,宜小口慢喝,這樣才有利於消化吸收;
3.不要經常吃湯泡飯,長久這樣會容易導致胃病;
4.喝補湯,清淡油少才是最佳選擇
5.自己煲湯時,少放鹽和味精。
溫馨提示:每天只喝兩碗湯,根本達不到治病的劑量,要攝取足夠的優質營養,還是需要合理膳食,共同搭配。
如果覺得本文有幫助,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哦!讓更多的養生之法傳遞下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6358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