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太過繁忙或是姿勢不良導致「媽媽手」?教你幾招有效改善!

(ಠ ಠ)| 2017-09-09| 檢舉

平時家務繁忙又或是工作勞累,休息時是否發現大拇指側出現腫脹、疼痛和緊繃的感覺,甚至無法使力。一旦發生粘黏,會出現緊繃的感覺,大拇指活動時會被「卡住」,甚至可觸摸到凸起的腫塊。

這就是俗稱的媽媽手,「媽媽手」常見於中年婦女或生產過後之婦女,大多與日常生活中不正確用力,或是反覆用力過度有關因此而得名。

不過「媽媽手」也並非只是媽媽的專利,若爸爸照顧嬰兒,也可能得此病症。所有行業中,工作中需要長時間重覆使用拇指施力者,都可能得到此症。例如:長時間打字的職業、單手端著沉重餐盤的服務生、把書本上架的圖書館員工、常使用手機的「拇指族」,都屬於高危險群。

手腕上的兩條筋分為「外展拇長肌」以及「伸側母短肌」。如過過度的使用手腕力量,又或者大拇指反覆動作,很可能造成上述肌腱的潤滑膜與周邊組織增厚肥大,進而壓迫到肌腱,使得動作不順、發炎,進而造成媽媽手的狀況。

媽媽手一旦發作,可是連普通的吃飯打字都受到嚴重影響!接下來我們看看有什麼辦法來改善:

調整正確姿勢

避免媽媽手一再的發作,調整平時用手的習慣為是最重要的!將施力點平均分散在五根手指,避免只用大拇指、手腕施力,多加運用手臂和核心肌力,讓施力平均分散在整個手上。

休息

休息也是治療媽媽手非常好的辦法。有時醫院會注射少量類固醇於患部,或是採用「深層超音波熱療、低能雷射」等物理治療,以消腫減輕病患的疼痛。但是所有治療方法都必須配合適當休息。應該在閒暇時刻讓手部好好的放鬆。

熱敷搭配按摩

可以用38~42度左右的熱水進行熱敷及浸泡,搭配輕微按摩有助於減緩改善媽媽手。

配戴「護腕」

除了減少大量的腕部動作之外,也可以配戴「護腕」提供支撐力,減少拇指和手腕的活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62990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