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有著「蟄人草」之稱的蕁麻,土耳其人民卻稱之為「百草之王」

江湖中有著「蟄人草」之稱的蕁麻

它那嫩綠的葉子以十字交叉的順序層層疊疊著,很招人喜愛。只是這位爺的脾氣比較火爆,沒事不要去招惹它哦。

圖片來源:http://life.self.com.cn/hedonic/news_1925f6f5a778d949-4.html

在這邊長大的孩子估計都有被蕁麻蟄過的經歷,知道它的厲害,他們把這種草叫做「毒草」,告誡弟弟妹妹們不要去碰它。蕁麻在漢語中是個很中性的詞,不過它在英語中叫Stinging nettle,荷蘭語中叫Brandnetel,德語中叫Brennnesseln,又是「蟄」來又是「燒」的,聽到名字大家就對它有了三分敬畏。

       蕁麻從古希臘羅馬時期以來就作為藥用。在歐洲,蕁麻作為一種大眾藥物用作利尿劑、收斂劑、止血劑、祛痰劑和催乳劑,用於治療關節炎、慢性皮膚病等。蕁麻製劑外用治療脂溢性皮炎、頭皮屑及防止脫髮。在土耳其,當地草藥專家以蕁麻全草入藥,防止各種疾病,幾乎可以替代所有的藥用植物,被稱為「百草之王」。目前,蕁麻製劑在國外(特別是在德國)廣泛應用:德國藥品「風濕安」為蕁麻葉的浸膏劑,其主要成分為咖啡酞蘋果酸,具有抗炎活性,用於風濕痛患者自助治療,是德國5個最常用藥物之一,並在OTC藥物中占有重要地位。最近研究發現異株蕁麻20%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抗腫瘤活性,能抑制前列腺癌細胞的增殖。總之,蕁麻治療風濕病、前列腺炎療效確定,是歐洲風行的植物藥之一。

       在中國,宋代《圖經本草》早有記述:蕁麻全草可以入藥,其味苦、辛,性溫,有小毒。具有祛風定驚、消食通便之功效。主治風濕性關節炎、產後抽風、小兒驚風、小兒麻痹後遺症、高血壓、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外用治蕁麻疹初起、蛇咬傷等。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蕁麻,……其莖有刺,高二三尺,葉似花桑,或青或紫,背紫者入藥。上有毛芒可畏,觸人如蜂蠆蜇蠢,以人溺濯之即解,搔投水中,能毒魚。氣味辛、苦、寒,有大毒。主治嘔吐不止。蛇毒,搗塗之。風疹初起,以此點之,一夜皆失」。因此,農牧民把它視為珍寶。

宜忌:《本草圖經》:"誤服之,吐利不止。"

          蕁麻屬多種植物在中國多個民族中藥中,藥用歷史悠久,例如:朝鮮族用狹葉蕁麻全草治療貧血,慢性腸胃炎。四川涼山彝族用小果蕁麻治療風濕病及驚風。維吾爾族用麻葉蕁麻種子止咳,葉治鼻衄。藏族用蕁麻地上部分治療龍病引起的久熱,消化不良;傣族用其根治癬;瑤族用其全草治血管瘤;布依族用其全草主治風濕麻木;維吾爾族用其利尿、通經、催乳、壯陽、通肝利脾,用於治療哮喘、鼻出血、子宮脫垂、耳底炎腫、黃疸;羌族、彝族用其治療風濕關節炎、皮膚濕疹、手足麻木、蕁麻疹、風痰;傈僳族用其祛風除濕,治療四肢麻木、扭傷疼痛及皮膚瘙癢。布依族用寬葉蕁麻全草治濕麻木。傈僳族、納西族用滇藏蕁麻根治四肢麻木、扭傷疼痛、皮膚搔癢等。目前,蕁麻、寬葉蕁麻已被收入1995年《衛生部藥品標準》(藏藥分冊)。以蕁麻子為主要成分的製劑寒喘祖帕顆粒更以其特有的療效被收載於部頒藥品標準(維吾爾藥分冊,1998年)。[3]

       全草(白活麻):甘、淡,涼。有小毒。祛風除濕。用於風濕骨痛,小兒吐乳,皮膚濕疹。【藏藥】薩真:地上部分用於龍病引起的久熱,消化不良《部藏標》。沙針木:地上部分用於龍病引起的久熱,消化不良《藏標》。山鍾:地上部分主治「龍」病引起的久熱,消化不良《民族藥志一》。【傣藥】那旁:根治癬《滇藥錄》。【瑤藥】麻風草:全草治血管瘤《桂藥編》。【布依藥】勾縱,勾眩:全草主治風濕麻木《民族藥志一》。

        蕁麻的葉面和莖上有一層刺毛,這種刺毛的端部非常尖銳,中間是空腔結構,底部與葉面和莖的腺體相連,一旦人或動物觸及蕁麻的葉面,刺毛的尖端便扎入「入侵者」的皮膚里,毛尖斷裂,腺體分泌的蟻酸以及組胺通過空腔注入皮膚中,刺激皮膚產生強烈的刺痛和灼熱的感覺。蕁麻的這種自我保護機制使得人和大多數食草動物都對它敬而遠之,於是這種看起來柔弱的植物在大自然中殘酷的競爭中得以生存下來。

放大鏡下的蕁麻莖杆。

圖片來源:http://blog.missyusa.com/jinakang728/?contenturl=/jinakang728%2Fpost%2Fpost_list%2Easp%3Fmode%3Dsingle%26pstidx%3D201603041722402418

那麼萬一不小心被蕁麻蟄了怎麼辦?

        一般來說不需要用藥,短則一兩個小時,長則一兩天,皮膚上的紅腫和刺痛感就會消失。當然,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先用肥皂將傷處洗乾淨,涼水衝過後塗一點白醋。如果蟄傷嚴重,刺毛還扎在皮膚里,則可以用褪毛蠟處理一下,沒有褪毛蠟的可以用創可貼,沒有創可貼的可以揉一小團面,用褪毛蠟、創可貼或者麵糰把傷處的刺毛粘出來。另外,冰敷也能夠減輕刺痛感。

       如果在野外,手頭上什麼東西都沒有,那麼可以參照被黃蜂蜇過後的處理方法——找個無人之處灑上些自己的排泄物,那裡面的氨可以中和蟻酸,達到減輕灼燒感的效果。神馬?不是童子?沒有關係,這只是為了解蕁麻之痛,又不是叫你吃蛋,男女老少的都行。

       如果你覺得這也下不了手,那麼就在蕁麻附近的土裡找找車前草吧。車前草(荷語:Weegbree)往往在蕁麻的附近生長,它的葉子擠出汁來塗在被蕁麻蟄傷的地方,可以減輕痛苦。

車前草。

圖片來源:http://www.cndzys.com/zhongyi/cheqiancao.html

        世上之事,無奇不有,蕁麻如此難對付,卻偏偏有人還組織了個「吃蕁麻世界錦標賽」。比賽前,每位參賽選手會分到很多根莖杆長約為六十厘米的蕁麻,這些蕁麻由賽會組織者統一提供,以確保蕁麻新鮮且蟄人;比賽開始後,選手們必須徒手拔下並儘可能多地吃掉蕁麻葉,比賽時間為一個小時,一小時到了後看誰手邊的空蕁麻莖杆最長,誰就獲勝。目前,吃蕁麻世界錦標賽中空蕁麻莖杆的賽會紀錄是23.16米,細細一算,三分鐘就要解決掉一米,這樣真的可能麼?

吃蕁麻世界錦標賽。

圖片來源:http://www.vice.com/read/english-idiots-hold-annual-stinging-nettle-eating-contest

       不過高手肯定是異於常人的。據高手介紹說,蕁麻的刺毛大多存在於葉片正面,蕁麻葉的背面則比較少,所以有經驗的選手在吃之前都會將葉子捲起來,正面朝內背面朝外,吃的時候儘量避免碰觸嘴唇。為什麼?「因為嘴唇非常敏感!」

圖片來源: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316510/

       生的蕁麻非常可怕,熟的蕁麻則沒有什麼毒性;恰恰相反,蕁麻可以用作草藥,其味苦性溫,有祛風定驚、消食通便之功效,主治高血壓、風濕性關節炎。類似於薄荷葉,西歐人喜歡拿蕁麻葉泡茶,也喜歡用蕁麻葉做湯;義大利人則喜歡把蕁麻葉榨汁,然後加在義大利餛飩(tortellini)皮里。無獨有偶,在青海,人們也喜歡把嫩蕁麻葉子切碎,和上面糊,做成餅吃。

蕁麻汁做的義大利餛飩。

圖片來源:http://www.florentynaspasta.com/products/

     俄羅斯等國用蕁麻的莖葉烹制加工成各種各樣的菜肴:有涼拌、湯菜、烤菜、蕁麻汁、飲料和調料等。在歐洲蕁麻(植株和葉片)被列入食物調味品的天然來源中,可用來做湯和草藥茶[3]。蕁麻種子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接近大麻、向日葵和亞麻等油料作物;蕁麻籽榨的油,味道獨特,有強身健體的功能;蕁麻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人們采其嫩枝葉作蔬菜或製作餡餅食用,其味道清雅、味美可口。蕁麻的適應性較強,生長旺盛,幾乎不用多加管理,且極少受病蟲害危害,不需施農藥,其產品是合格的綠色食品,可開發蕁麻植物為一種野生的綠色蔬菜。中國內蒙古的蒙古族民間在春季將蕁麻當作蔬菜食用。

         對於比利時人來說,沒有什麼是比釀造啤酒更具有挑戰性的了,蕁麻也一樣。蕁麻啤酒的做法並不難:1公斤蕁麻嫩尖(包括葉子和莖),4.6升水,250克白糖,7.5克薑末,7.5-8克新鮮酵母,一小塊吐司麵包。先將蕁麻嫩尖放入水中煮半個小時,濾除蕁麻葉莖後,在水中加白糖攪拌溶解,然後邊攪拌邊加入薑末,再把這蕁麻汁混合液倒入個消毒好的罐子裡。接著把酵母均勻塗抹在麵包上,並讓麵包漂浮在蕁麻汁混合液的表面,將罐子蓋上蓋子靜置三天。三天後再次進行過濾,並將濾液移至帶旋蓋的乾淨啤酒瓶中,48小時後即可飲用。

裝瓶前的蕁麻啤酒。

圖片來源:http://www.moestuinforum.nl/brandnetel-bier-t13888-10.html

         除了吃和喝,與蕁麻有關的還有另一個有趣的傳統。相傳在中世紀,從沒有戀愛經歷的姑娘要在周五清晨日出之前採摘大量的蕁麻,回家後將它們放到鍋中文火燉煮。一直煮到太陽下山的時候,再往裡面加一些鹽,然後將這些糊糊偷偷地塗抹在她心儀的小伙子家門口的門檻上。通過這樣,這個小伙子就會愛上她並將永遠忠於他們之間的愛情。部分資料來源:

1. http://www.jianshu.com/p/4618fbf168e5

2.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蕁麻/894039

 想看很多其他資訊可看: 知識小報告  或 https://www.facebook.com/mapledry/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62599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