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會經常擔心,你的心臟頻率是不是正常,會不會太快還是太慢?心跳多少才是正常呢?今天就來和大家說說,關於心跳的五個迷思。
一:心跳多少才是正常的?
過去的標準是每分鐘60-100下。
勒諾克斯山醫院婦女心臟健康中心主任Suzanne Steinbaum表示,現在,新的標準應定為每分鐘心跳50到70下,這樣心臟才處於理想的狀態。
有研究表明,當你安靜休息時心跳頻率還高於76下的話,心臟病發作的機率會增加。
身體狀況越好,休息時的心跳越可能在一定程度降低。當然,Steinbaum 也補充道,就算心跳每分鐘超過80下,也不代表你一定就得病了。
二:心律不齊,不代表心臟病發作
如果,你的心跳不規律的跳動,你可能正在經歷心悸。
具體的症狀表現為:你感到心跳漏拍或者突然加快。大多數時候,這些感覺並不會影響生命。
有很多因素可以導致心悸,比如說:酒精、咖啡因、鍛鍊、壓力、脫水、用藥、發燒、甲狀腺紊亂、吸菸和飲食等。
不規律的心跳不等於你會心臟病發作,但如果,你最近才感到心律不齊或者它伴隨著胸痛和呼吸困難,請你一定要聯繫醫生。
三:心跳快,並不一定代表你很緊張
緊張,只是心跳加快的其中一種原因,運動、心情激動、焦慮或者傷心都可能使心跳加快。
甚至你突然站立時,心跳可能都會加快15到20秒,之後又會回歸正常了。
極端天氣或天氣變化,例如高溫或高濕天氣,都有可能使你的心跳升高。
如果你在服用治療甲狀腺的藥物,心跳加快可能是你過量服藥的跡象,你可以告訴你的醫生。
四:心跳正常,並不代表血壓就一定正常
有些時候,心跳和血壓是「手拉手」,會一起升高或降低。
舉個例子來說,當你進行體育鍛鍊時,生氣時或者受到驚嚇時,血壓和心跳會一起波動。
但他們並不總是連在一起的,有些時候你即使心跳正常,血壓也可能不正常,所以,即使你沒有任何異常感覺,也要定期檢查一下血壓。
五:你的心跳很慢,並不代表你有一個虛弱的心臟
有人會覺得心跳慢代表著心臟弱。其實有可能恰恰相反,心跳慢有可能是你身體健康的表現。
舉例來說,運動員們心臟肌肉很強健,所以並不需要跳得很快來維持穩定的心跳。
通常情況下,心跳慢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你同時感覺到頭暈眼花,呼吸急促或者伴隨著胸痛。你尋求醫生的幫助,告訴他你有這些症狀。
教你幾招,保護心臟健康
一:心臟偏愛omega-3脂肪酸
多不飽和脂肪酸有益於心臟健康,大量實驗證明,飲食中omega-3脂肪酸攝入過少、omega-6攝入脂肪酸過多,兩者失衡是誘發、心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們日常的食用油中,含有omega-6脂肪酸的比較多,所以導致了人體攝取的omega-3脂肪酸比較少,是慢性病高發的原因之一。
所以,生活中多增加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是非常有必要的,如蘇麻油、胡麻仁油、核桃油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用油,可每天補充5-10ml,補充人體所需的omega-3,對預防癌症,清除血液垃圾、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益。
飯後半個小時,用5ml蘇麻油加入到200ml酸奶中,攪拌均勻,食用即可,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點愛吃的水果。
二:每天一杯養心茶
心臟最怕喝水少或者口渴猛喝水,所以,日常要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有喝茶習慣的朋友,可以喝點有助心臟健康的茶飲。
取短梗五加葉2g、酸棗仁2g、茯苓1g、大棗1g、紅參0.5g、百合1g,全部碾碎做成五加棗仁茯苓茶,每日泡一杯飲用。
可凝心安神,緩解疲勞,解郁助眠,調節免疫功能,睡前飲用還可以安神助眠。
三:凝心神,睡養心覺
調神安神 ,實為養心之首要 ,故《醫鈔類編》中說 :「養心在凝神 ,神凝則氣聚 ,氣聚則形全。」
所謂凝神 ,實際上就是要保持精神上的安謐和清靜 ,這樣人的神氣自然就會心平氣和 ,血脈流暢。
調查研究表明,每日午睡半小時者比不睡者冠心病死亡率少30%,其原因與午睡時血壓下降、心率減慢,與白天的血壓高峰出現一段低谷有關。
不過,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半小時到一個小時足夠。
四:日常做做擴胸運動,以護心肺
兩拳緊握,兩側上肢同時向外、向後伸開,連續做15次左右為一個過程,每天重複3~4次。
還有一種方法,將手掌伸開,五指合攏,從兩脅往胸口擦去,以擦拭部位感到發熱為度,既能保護胸壁肌肉,還能增強心肺功能。
五:一個穴位需謹記
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靈樞·經脈》,內關為常用特定穴,亦是全身強壯要穴之一,其穴絡屬於厥陰心包經,對心、胸、胃、神經性疾病均有效。
能寧心安神、宣痹解郁、寬胸理氣、宣肺平喘、緩急止痛、降逆止嘔、調補陰陽氣血、疏通經脈等。在平日的養生保健中,可以經常按壓,舒緩疼痛症狀,解除疲勞。
按揉內關穴有助於血氣暢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鐘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
除了保護心臟,內關穴還是個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發心臟病時,先讓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間,配合按揉內關穴可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此外,按揉內關穴還能緩解頭疼、口乾、嗓子疼、頸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