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百步走有益健康嗎?看完這篇你就知道了

Powder| 2017-08-24| 檢舉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這是千百年來健康長壽的諺語,已成為大多數老年人健身的金科玉律。飯後就走真的是有益於健康嗎?未必哦!且聽我來分析。

飯後不宜百步走的原因1:從消化生理功能來說,飯後胃正處於充盈狀態,這時必須保證胃腸道有充足的血液供應,以進行初步消化。飯後適當休息一下,可保證胃腸道得到更多的血液供應量。如果餐後馬上散步,血液需運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腸的血液供應就相應減少,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

飯後不宜百步走的原因2:有些人的「吃飽」,不過是胃感覺到了脹滿,而營養卻沒有吸收進體內,身體仍然處於「飢餓」狀態。這個時候匆忙起身而走,勢必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系統 去,這樣就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破壞了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飯後不宜百步走的原因3:有些人是不適合飯後百步走的,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以下人群:

 

01、 患冠心病、心絞痛的人:

進食後立刻進行大運動量活動,有可能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吃完飯後,心臟輸出的血流會大量聚集到胃腸部位來幫助消化食物,而供應心肌本身的血流減少,血液的重新分配,導致冠狀動脈血流減少,心肌供血不足,從而誘發心絞痛。

最好餐後1小時再散步,每次半小時,注意步速不要過快。有此類心臟病史人群平時運動,最好有專業的運動處方,才能保證運動的安全及有效性,點擊:冠心病的運動處方!

 

02、高血壓/腦動脈硬化

飯後最好靜坐閉目養神1個小時再散步,馬上散步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導致頭暈乏力,甚至昏厥。高血壓患者散步時最好上身挺直,否則可能壓迫胸部,影響心臟功能。

走路最好前腳掌著地,不要後腳跟先落地,否則會使大腦處於不停振動中,易引起一過性頭。

 

03、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患者

特別患有慢性胃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下垂等的病人,如果飯後散步,會增加胃腸的震動,吃進去的食物對胃壁產生刺激,加重胃黏膜病變,造成潰瘍面難以癒合。行走時,由於重力的作用,還可使病人胃下垂加重。因此,患有胃病的病人,非但飯後不宜散步,就連一般的走動也要減少,飯後應稍坐或躺一會兒。

總結:飯後百步走不是人人都合適,它最適合那些長時間伏案工作、形體較胖或胃酸過多的人。只要走上20分鐘,就能促進胃腸蠕動、消化液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值得注意的是,就算要走,也不能吃完飯馬上走,只有在飯後休息30分鐘左右再開始散步才能起到保健的作用。而且運動一定要輕微,不要太劇烈,時間大概15-30分鐘即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61331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