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社會誘惑太多,網紅、權力、金錢等,社會出現了與現實脫節事情,醜態百出,殺人搶劫、這兩天高鐵站猥褻女童事件、貪污、貪圖女色等。很多超出自己能力的慾望凸顯出來,面對這些誘惑,實力不夠、鬱悶不敢發泄、單身的年輕人壓抑正常生理需求,出現了各種「火」。避免這種火儘量要清心寡欲,少點貪念。
我們都知道,人的實力不是瞬間就能提高的,要避免心火怎麼辦?那最好是控制慾望,或者讓自己的實力提升,這樣心中所有的「理想」、「願望」等美好想法都能實現,人自然就不會上火了。
中國古代養生方式很多,歸根結底都是把慾望降低。佛教講的「四大皆空」,禪定養生要克服外界六塵的誘惑和內心七情六慾的困擾;道教說的「清心寡欲、清靜無為,致虛極、守靜篤」;養生需要「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愁......」等。
中醫上講,「心」是人藏魂魄的地方,是慾望的居所,是人的情感首領。所以心不能老動,最好安靜、心一動,五內俱焚,養生一定要保持安靜的心態。
至於如何克制自己的情緒不傷身體,那就是情志生克法。比如,我們白天辛苦一天,晚上開總結會領導又批評自己,內心憋悶。有的人會選擇喝酒,覺得一醉解千愁,但是喝酒只是暫時的把煩惱忘記。有的選擇開懷一笑,調整自己的心態;或看個搞笑電影之類的,調節心情,因為喜勝悲。
再比如「思勝恐」,思慮是可以戰勝恐懼的,也就是說你把問題想清楚了,也就不害怕了,這就是土克木,因為恐屬水,土是脾,而脾主思。最近有位年輕的媽媽,孩子送回了老家,老公出差;晚上看了央視12的法制節目,晚上睡覺就很害怕,把房間門窗全部關閉,夜裡聽到輕微的響聲就非常害怕,整夜睡不著。接連這樣,夜間失眠了,老公帶著看了中醫、心理,都沒有什麼效果,最後,老公就想到了夜間在房間走來走去,搞的叮叮噹噹響,第一次年輕媽媽還比較害怕,然後持續了一段時間,半個月後也就慢慢習慣了,不再恐懼了,也睡得安穩了。
生活中,我們要控制好自己的慾望,做到心態平衡,出現過悲、過憂、過喜等現象,要及時調整自己,這樣就活的輕鬆很多。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