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出血只是上火了這麼簡單嗎?還可能是這幾種疾病!不容小覷!

櫻花落葉| 2017-08-08| 檢舉

牙齦出血是口腔科常見症狀之一,是指牙齦自發性的或由於輕微刺激引起的少量流血。輕的患者表現為僅在吮吸、刷牙、咀嚼較硬食物時唾液中帶有血絲,重者在牙齦受到輕微刺激時即出血較多甚至自發性出血。很多人都覺得牙齦出血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因此掉以輕心,但是牙齦出血還可能是以下幾種疾病。

牙周炎、牙齦炎

牙齦出血可能是牙齦炎、牙周炎的初期表現,如果發展為牙周炎,牙齦就會變得暗紅、腫脹、失去彈性,造成牙齦萎縮,牙齒鬆動,從而導致過早掉牙。所以有牙齦出血的朋友,還應該注意觀察一下,你的牙齦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幾個症狀。

B肝

B肝的潛伏期為6周~6個月,一般為3個月。從肝炎病毒入侵到臨床出現最初症狀以前,這段時期稱為潛伏期。潛伏期隨病原體的種類、數量、毒力、人體免疫狀態而長短不一。部分B肝患者病情加重後,會有全身出血的傾向,牙齦出血也是其中一項。

白血病

白血病按起病的緩急可分為急、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細胞分化停滯在早期階段,以原始及早幼細胞為主,疾病發展迅速,病程數月。慢性白血病細胞分化較好,以幼稚或成熟細胞為主,發展緩慢,病程數年。白血病的一大症狀是出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膚、牙齦、鼻腔出血最常見,也可有視網膜、耳內出血和顱內、消化道、呼吸道等內臟大出血。

肝硬化

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覆作用形成的瀰漫性肝損害。肝硬化在失代償期,會有出血傾向及貧血,出現齒齦出血、鼻衄、紫癜、貧血等現象。還會有乏力、消瘦、面色晦暗,尿少、下肢水腫、食慾減退、腹脹、胃腸功能紊亂甚至吸收不良綜合徵等伴隨症狀。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它是一種以血小板減少為特徵的出血性疾病,臨床上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兩種,但是兩種類型都會出現鼻腔、牙齦、口腔黏膜出血。但是還會有輕度發熱、畏寒、大片瘀斑等等。

一般情況下,牙齦出血是由於上火、刷牙時用力過猛導致的,但是,如果是牙齦自發性出血,或者是輕輕一碰就出現出血、血流過多的現象,就要留心觀察,是否身體還出現了其他的伴隨症狀,如果不能自我判斷,最好去醫院做一下檢查,以免是以上疾病的前期症狀。

很多事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小心駛得萬年船,在疾病發生之前你可能會認為這些都是無稽之談,但是如果真的出現以上幾種疾病,還是比較遺憾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59592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