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槤,流連忘返。榴槤有「水果之王」的美稱,在民間還有「一隻榴槤三隻雞」的說法,起源於亞洲的東南部,早於史前時代,當地人們就已食用榴槤。西方世界,邂逅榴槤於15世紀,由義大利旅行家尼科洛·達·康提首次遇見在他的亞洲之旅。隨鄭和下西洋的馬歡在《瀛涯勝覽》記述蘇門答刺國的榴槤:「有一等臭果,番名『賭爾焉』,如中國水雞頭樣,長八九寸,皮生尖刺,熟則五六瓣裂開,若臭牛肉之臭,內有粟子大酥白肉十四五塊,甚甜美好吃,中有子可炒吃,其味如栗。」
營養價值
營養元素 含量(每100克) 營養元素 含量(每100克) 熱量 147千卡 維生素B6 0.14毫克 蛋白質 2.6克 脂肪 3.3克 碳水化合物 28.3克 葉酸 116.9微克 膳食纖維 1.7克 維生素A 3微克 胡蘿蔔素 20微克 硫胺素 0.2毫克 核黃素
0.13毫克 尼克酸 1.19毫克 維生素C 2.8毫克 維生素E 2.28毫克 鈣 4毫克 磷 38毫克 鉀 261毫克 鈉 2.9毫克 碘 5.6微克 鎂 27毫克 鐵 0.3毫克 鋅 0.16毫克 硒 3.26微克 銅 0.12毫克 錳 0.22毫克
現代醫學實驗表明榴槤的汁液和果皮中含有的一種蛋白水解酶,可以促進藥物對病灶的滲透,具有消炎和抗水腫、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從榴槤汁液和果皮中提取出的蛋白水解酶, 口服後能加強體內纖維蛋白的水解,能將血液凝塊溶解,改善體液的局部循環,從而使炎症和水腫消除,臨床可用作抗水腫和消炎藥。榴槤蛋白酶與抗菌素、化療藥物並用,能促進藥物對病灶的滲透,可用於多種原因導致的炎症、水腫和血栓等病症,如支氣管炎、急性肺炎、乳腺炎、視網膜炎等。
保健功效
1、治療老年性瘙癢病
據報道,榴槤果皮治療老年性瘙癢病的療效較好。
2、治療痛經
榴槤性熱,可以活血,緩解痛經,特別適合受痛經困擾的女性食用。
3、滋補身體
根據現代科學和營養學的研究發現,經常食用榴槤可以強身健體,滋脾補氣,補腎壯陽,是一種極具有滋補作用的水果。在泰國,榴槤常被用來當做病人和產後婦女補養身體的補品。因此體虛的朋友可以食用榴槤來補充身體所需能量和營養,達到強身健體、滋陰補陽的功效。
4、活血散寒
榴槤性熱,因此可以活血散寒。同時,它還能改善腹部寒涼,促進體溫上升,是寒性體質者的理想補益佳品。用榴槤的果殼和骨頭一起煮湯喝,一直是民間傳統的食療驗方,用來治療各種體寒病症。
5、增進食慾
榴槤的氣味跟人的感覺截然不同,有的人覺得很臭很噁心,有的人卻覺得氣味芳香,韻味無窮。此種氣味造就了榴槤的一大功效,就是開胃、促進食慾。同時榴槤中富含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蠕動。
6、防止高血壓
榴槤的零膽固醇,讓你遠離高血壓,遠離中風,遠離動脈硬化。
食用注意事項;
1、熱氣體質、喉痛咳嗽、患感冒、陰虛體質、氣管敏感者吃榴槤會令病情惡化,對身體無益,不宜食用。
2、中醫認為,榴槤性質溫熱,若吃得太多,會令燥火上升,及出現濕毒的癥狀。想緩解不適,就要飲海帶綠豆湯或夏枯草湯。
3、榴槤含有的熱量及糖分較高,因此肥胖人士宜少食。
4、榴槤含有較高鉀質,故腎病及心臟病人,宜少食。
5、榴槤一次不宜多吃,若聞到已熟的榴槤帶有酒精味,則表示已變質不能吃。
中醫功效;強身健體,健脾補氣,補腎壯陽,溫暖身體。可以活血散寒,緩解經痛,能改善腹部寒涼、促進體溫上升,是寒性體質者的理想補品。
禁忌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 適宜人群;糖尿病患者忌食。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