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報道稱杭州小伙堅持了五年「過午不食」,結果最近覺得胃疼,去醫院檢查,當場查出了兩個巨大的潰瘍!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好營養師為您解讀:
原來小周在一家外企工作,平時工作十分繁忙,需要經常加班,所以總是加班到很晚才想起自己沒吃晚飯。後來他在網上接觸到了「過午不食」的養生理念,就開始每天不吃晚飯。這樣子可以「一舉三得」,一來可以減肥,二來可以養生,三來還可以節省時間做其他的事情。
就這樣小周默默堅持了五年的時間,儘管偶爾有胃痛不舒服,但並沒有當回事。然而最近,就在他吃了一點辣椒之後,肚子突然劇烈的疼痛起來。經過醫院就診,查出了胃黏膜廣泛充血糜爛,長了兩個巨大的潰瘍!
說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一句,「過午不食」到底靠譜不靠譜?其實,過午不食是古人的說法。在古代,家庭經濟情況、作息習慣和勞動強度與現代有很大的不同,那時候「過午不食」是可以的。但是現代社會,物質條件好轉,作息時間變化,活動時間拉長,在這種情況下仍然片面追求過午不食,反而會產生兩大危害:
首先就是胃部疾病!由於於人體胃酸有一定的分泌規律,到了晚上吃完飯的時間,胃酸就會開始分泌。如果遇不上食物,過多的胃酸就會對自身的胃壁進行腐蝕,導致胃粘膜受損。時間一長就會造成消化不良、胃動力不足、胃酸、胃脹等等胃部疾病,甚至引發胃潰瘍、胃穿孔等。
第二就是導致人體的基礎代謝下降。由於不吃晚餐,全天攝入的熱量遠遠不足身體的需要量,人體就會認為自身處於「饑荒」的環境下,主動調低代謝,開啟「保護模式」。過午不食無異於節食減肥,雖然短期有效,但只要一恢復正常飲食,體重就會迅速反彈。長期過午不食還可能導致營養不良。
所以對現代人來說,簡單機械的過午不食不值得提倡。但是可以在古代的基礎上做一些「現代化」的改動。好營養師在此建議大家,晚上可以少吃但不能不吃。想減肥的朋友,可以先合理安排好全天應攝入的熱量和營養素,主要將其分配在早餐和午餐,晚餐儘量安排一些果蔬類,不安排主食。這麼安排不僅健康,對於減肥也是有明顯的效果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58657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