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胃脹氣,有些人因為胃脹氣而吃不下飯,給自己的身心靈都造成了嚴重影響,其實胃脹氣跟消化性潰瘍、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都有關係。如今隨著天氣的轉變,很多人的食慾受到影響,也容易出現胃脹氣難消化的狀況,那麼胃脹氣難受怎麼辦呢?
在平常生活中,很多人吃點東西就會胃脹氣吃不下飯,嚴重影響身體的健康,這些症狀多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下垂及肝膽疾病等病引起的。有點胃脹痛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選擇就是忍,忍不了了就去藥店自己買點藥吃。
胃脹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症狀,胃部不適吃藥解決,這樣的做法很不可取,極可能掩蓋一些其他疾病,特別是耽誤胃腫瘤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所以胃部不適應該首先明確診斷,然後再選藥進行治療。
胃脹時常常伴有上腹痛或不適、早飽、厭食、噯氣、噁心及嘔吐等消化不良症狀,事實上,引起胃脹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兩類疾病,一是功能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二是器質性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另外,糖尿病、硬皮病等全身系統性疾病也可引起胃動力障礙,導致胃脹等不適。
專家建議,出現胃部不適,患者首先應通過胃鏡、B超和其他化驗等檢查來確定有沒有器質性病變。若無器質性病變則多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其病因可能涉及多個因素,包括胃動力障礙,胃腸壁過度敏感,幽門螺桿菌感染,精神、應激及環境因素等,部分患者還可出現失眠、焦慮、抑鬱或情緒容易波動等症狀,患者最好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治療。
招教你五招緩解胃脹氣
腹部穴位按摩用中指分別按揉中脘、神闕、氣海、關元穴,每穴1~3分鐘,以感覺溫熱舒暢、打嗝或排氣為好。
順時針按摩腹部將掌心置於胃脘部或臍周,沿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3~5分鐘,以透熱為度。然後稍用力下壓腹部10~20次。
點穴點按內關、足三里、三陰交、太沖、豐隆等穴,每穴1~2分鐘。點按後,宜用揉法,避免氣血積聚。
熱敷腹部發涼、腹脹、便溏、喜暖喜按者可用熱水袋等發熱的物體置於腹部,以溫經散寒,促進胃腸蠕動,加速氣體排泄。
灸法用燃燒的艾條或艾灸盒對準相關的穴位,進行燻烤,或用薑片置於中脘、氣海、關元、足三里等相關的穴位,再用燃燒的艾絨置於薑片上燻烤,可起到溫經散寒、扶助陽氣的作用。
今天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5個緩解胃脹氣的小妙招。記得平時多做腹部按摩、做舒緩運動、少吃豆類食物、多喝點茶,比如薄荷茶、山楂茶等,平時在飲食上要注意細嚼慢咽,嚼米湯可以暖胃。另外,胃脹氣時,可用一湯匙純的蘋果醋加一杯水,在正餐的時候啜飲,也是有助消化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