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朋友會來問,我腎不好,平常應該怎麼吃?應該吃點啥「寶」補補?
腎哪裡是靠吃補出來的啊,明明就是一個個壞習慣給傷的。有的壞習慣,一天還要重複好多次,比如說,常憋尿。
五大壞習慣最傷腎
01
吃鹽多
鹽攝入太多,會加重腎臟的負擔,致使腎臟受損。
怎樣才算多?對於健康成年人,每天攝鹽量超過6克,就算多了;而對兒童,超過3克就是多。
控鹽上,教大家一個小技巧:等菜準備盛盤時再放鹽。
吃的時候不僅夠味,實際上又不會攝入太多鹽。這個方法適用於一切健康人,更適用於高血壓、肝硬化、無浮腫的腎炎和無心功能不全的各類心臟病患者。
02
肥胖
肥胖,會導致腎小球肥大或硬化,從而引起腎臟損傷。
有數據顯示,肥胖相關性腎小球病的發病率比過去增加了10倍!
因此,腎臟疾病的高危人群,要注意遠離超重或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
03
喝水少
有研究表明,喝水少會使身體脫水,損害血管功能,從而導致慢性腎病、心血管病等,危害堪比吸菸。
另一個更常見的危害是,水喝得少會引起尿液鈣鹽濃度過高,誘發腎結石。
因此,每天要保證充足的飲水量,這在炎熱的夏天尤為重要。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常溫環境中,成年女性每天需飲水2.2升,成年男性為2.9升。而老人、兒童、孕婦及哺乳女性對水的需求量都比正常人要高。
04
常憋尿
憋尿最直接的危害,是導致尿路感染;再者,憋尿後細菌容易沿著輸尿管上行,引起腎盂腎炎。
經常憋尿,還會慢慢感覺沒有尿意,膀胱炎也會找上門來……
05
亂吃藥
不少非處方藥也有一定的毒性,最常見的是人們感冒後自行服用的抗生素、解熱鎮痛藥、各類補腎的中成藥等,比較敏感的人可能因此引起腎功能不全或急性腎衰。
腎損傷早期的表現都比較輕微,容易被忽視而發展成慢性腎病。
所以,如果服藥期間發生了小便異常、血壓升高、四肢水腫、腰酸乏力等,可能提示急性腎損傷。
腎臟8個呼救信號
早期的慢性腎臟病,可能會出現下面的8種症狀:
1、容易疲勞、乏力、腰酸、腰痛;
2、莫名食慾減退、噁心、嘔吐;
3、尿液中泡沫增加,並且不易消失,蛋白尿增加;
4、血尿;
5、夜尿變多;
6、眼瞼或下肢反覆浮腫;
7、血壓升高;
8、莫名貧血、牙齦出血、抽筋、皮膚瘙癢;
然而事實上,腎臟的「忍耐力」極強。當腎臟受損不超過50%時,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並不會受到影響,病人也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當症狀出現時,往往表明腎損害已經比較嚴重。所以,我們不能等到出現了症狀,才來關注腎臟。
體檢時,記得驗尿
要及早發現慢性腎病,其實並不難。
1.驗尿
最簡單是查個小便。通過作簡單的尿常規檢查,即可發現蛋白尿和血尿。
所以,在體檢時要重視尿檢,尤其是已患糖尿病、高血壓以及多囊腎病人,更應積極驗尿。
2.驗血
血肌酐和血清尿素氮,是判斷腎功能的重要指標。
血清尿素氮受食物中蛋白質的影響,所以測定前要根據要求,嚴格控制飲食。
而血肌酐不易受飲食影響,比血清尿素氮更為穩定,用來判斷腎功能情況更為準確。
除了堅持體檢外,保護腎臟還有以下 3 點:
1.多喝水
對於腎臟沒有問題的人,多喝水可以有效的幫助腎臟更好的排出毒素。
對於高尿酸血症、腎結石患者,多喝水可以有效的緩解病情,預防病情復發。
要注意了,這裡的水特指白開水,像茶水、飲料等都是不可以的。
2.合理鍛鍊,控制體重,勞逸結合
肥胖對腎臟是有嚴重影響的,加強鍛鍊、控制體重能預防腎臟損傷。
但腎臟同時又是一個比較「嬌氣」的器官,過度的勞累或劇烈的運動也會導致腎臟出問題。比如最常見的劇烈運動後「橫紋肌溶解」,就可以導致急性腎損傷。
所以,鍛鍊一定要科學合理,循序漸進。
3.避免接觸含有腎毒性的藥物或食物
各個地方都有一些偏方、補藥,很多人迷信滋補、養生,存在著大量的濫用中藥、盲目使用一些不明成分的偏方或補品的現象。
由此引起的藥物性腎損傷或中毒性腎損傷比較多見。比如,著名的龍膽瀉肝丸引起的馬兜鈴酸腎病。
像「不要隨便亂吃東西」這樣聽起來很小兒科的建議,對於保護腎臟也很重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5732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