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明!攜帶這種病毒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

陳得財| 2017-07-16| 檢舉

醫生無法預測誰會患上1型糖尿病,這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這種疾病中,免疫系統會破壞控制血糖水平所需的細胞,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並持續監測。現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腸道中的病毒可能會影響人患病的幾率。

腸道病毒群落(或病毒)多樣性較差的兒童更容易患有1型糖尿病。此外,攜帶一種特殊病毒的兒童比那些攜帶不同病毒組的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圖文無關

研究的第一作者Guoyan Zhao博士說:「環狀病毒從未與人類疾病聯繫在一起。多條證據支持我們發現的病毒與自身抗體的反向關聯。這表明,有一個圓環病毒可能在糖尿病高風險的人是一件好事。」研究人員還發現,一組被稱為噬菌體的病毒在腸道內感染細菌,而不是人類細胞。

攜帶細菌噬菌體的兒童,是腸道細菌的主要群體之一,他們更有可能患上糖尿病。同樣也是分子微生物學教授的Virgin博士說:「以前的研究已經發現,桿菌種類的變化與1型糖尿病有關,我們發現,感染桿菌的病毒與自身抗體的發展有關。」

注意三大誘因增加糖尿病風險

糖尿病患者現在也是越來越多,有三種因素可能導致糖尿病的風險增加,分別是妊娠、不良生活習慣以及遺傳因素。

1、妊娠:糖尿病的病因還有妊娠期的激素如泌乳素、生長激素、雌激素、孕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另外,胎盤可產生胰島素酶,加速胰島素的降解。同時近年有報道80%的孕婦的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這些糖尿病的病因也是較為常見的。

圖文無關

2、生活習慣:目前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普遍有所提高,不過也出現了很多不好的生活習慣。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餐餐精米白面,頓頓大魚大肉,肉蛋奶吃得過多,粗糧、蔬菜吃得太少,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飲食使糖尿病隊伍空前壯大,這就給糖尿病的產生提供了物質條件。

3、遺傳因素:在糖尿病發生的原因之中,遺傳因素是主要的一種,假如患者朋友有家族史,的確是比較容易得上此病的。糖尿病屬於多基因顯性遺傳性疾病,常呈現出家族聚集性,特別是母系遺傳性更強,我國人種屬於易發病人種。

一般說來,2型糖尿病的遺傳性比1型糖尿病更明顯,母親有2型糖尿病,其子女患病機率約為20%;父親有糖尿病,子女患病機率約為15%;父母均有2型糖尿病,子女則約有25%患病。需要指出的是,糖尿病的遺傳主要是一種易患傾向,至於是否發病或何時發病,與生活方式等環境因素有很大關係。

糖尿病的認識誤區

1、條件好的人才會得糖尿病。一般人認為糖尿病是「富貴病」,只有生活富裕的人才會患病。其實糖尿病是一種與家族遺傳、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及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多因素疾病,有糖尿病家族史,罹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曾分娩巨大兒的婦女及有不良生活習慣如酗酒、抽菸、暴飲暴食、不常活動的都有可能患糖尿病。

圖文無關

2、消瘦者不會得糖尿病。雖然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為肥胖者,但1型糖尿病、繼發性糖尿病、老年人及合併其他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可為消瘦者。

3、少吃糖就不會得糖尿病。糖尿病的發病機制主要為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伴胰島素抵抗,與攝入糖類無必然關係。攝入糖類會使「血糖」升高,同樣高熱量的含脂食品也會引起血糖升高。

4、尿糖陰性就不是糖尿病。血糖是診斷糖尿病的唯一可靠標準。尿糖與腎糖閾有關,並且受某些食物及藥物的影響。尿糖陰性不能排除糖尿病,尿糖陽性也不能確診為糖尿病。

5、空腹血糖正常就不是糖尿病。空腹血糖是診斷糖尿病的標準之一,但有些糖尿病患者早期僅表現為餐後血糖異常,甚至會出現下餐前的低血糖。因此對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及有血糖異常的應做葡萄糖耐量試驗以診斷或排除。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56919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