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琳為您讀健康》第203期
撰文/資深醫療媒體人 子琳
受訪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康復醫院工傷康復中心主任兼脊柱微創科主任孫鳳龍
編者按
子琳:咱們在做完CT或核磁共振之後,很多人看到診斷報告上寫著「腰椎間盤突出」時,就會覺得自己是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可是您知道嗎?「腰椎間盤突出」和「腰椎間盤突出症」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卻是兩碼事兒哦!
腰椎間盤突出和腰椎間盤突出症不是一回事兒
腰椎間盤由兩部分組成(如上圖藍色部分),一個是纖維環,另外一部分是髓核,髓核里的主要成分是水。新生兒的髓核當中90%以上都是水分。
而老年人的髓核中,水分占的含量就很低了, 70%都不到。隨著年齡的增長、椎間盤水分的丟失、體重的增加,以及不可避免的從事一些劇烈活動,都會造成髓核的老化和椎間盤的退變,進而導致腰椎間盤突出。
所以腰椎間盤突出是一個生理現象,在CT和核磁上看有腰椎間盤突出,並不說明您有腰椎間盤突出症,它還沒有進展成一種疾病。而腰椎間盤突出症是病,需要治療。
但如果已經腰椎間盤突出了,那就要開始保護好自己的腰,再往下發展可能就是腰椎間盤突出症了。
腰椎間盤突出症真的不僅僅是腰疼
孫鳳龍教授說,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好發年齡主要在20-50歲,屬於腰椎間盤自然退變的過程。
它的症狀並不只在腰部,典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不僅會出現腰疼,還會同時出現單側或雙側下肢的放散痛。所謂放散痛就是像過電一樣的痛感。可以放散到小腿的前側、內側、外側,足部足底或者是足背,甚至到拇指。
患者常說,就像是腿後面有一根筋串著疼,一直串到小腿或者足部。所以,如果您只是單純的腰疼,沒有任何下肢疼痛和足部疼痛,就不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導致的。
腰椎間盤突出症在急性期,腰腿痛會一直持續,會影響站立。休息之後會得到緩解。如果不及時治療,到了後期嚴重之後會有腰肌萎縮的情況出現,這個比例大概占到5%-10%。甚至是影響大小便和性功能。
自我鑑別腰椎間盤突出症有四招
1、自我咳嗽法:
平臥或者站立時候使勁咳嗽一聲,如果這種過電一樣的放散痛,能從腰部或者臀部一直串到下肢小腿,就可能就是腰椎間盤突出症。
2、他人按壓法:
在趴著的狀態下,請周圍的人在你的腰部進行多點廣泛的按壓。即使沒有腰痛,但按壓到某一個地方出現了下肢放散痛,那也有可能預警腰椎間盤突出症。
3、抬腿法:
平臥時把一條腿直著繃起來。如果這條腿抬高受到限制,同時出現這條腿的放散痛疼,也有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症。
4、休息法:
這第四種辦法不是很常用,這是指當出現腰疼之後嚴格臥床休息7-10天,如果腰疼伴有腿疼且出現緩解,就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症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