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病能治好,有些病根本治不好丨六大頂尖醫院院長道出健康真相

情感生活| 2017-06-29| 檢舉

林嘉濱 國家衛生計生委保健局常務副局長、原北京醫院院長

本文來源: 國醫大師健康

院長在線按+

中醫歷來講究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記住一點:睡好子午覺比吃再多補品都要好。我看的很多血糖高、血壓高病人,與生活不規律、好熬夜有關。

1 林嘉濱:世上只有四種病

現在世界上的疾病,

如果不按照系統和病因來分類的話,

只有四種疾病。

01 得了能治好的

如感冒發燒、拉肚子。

現代醫學條件下,這種病能治癒。

一定要積極去治療,千萬不能拖,

拖久了更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02 得了治不好的

這種病就是常見的慢性病,

如高血壓、糖尿病,得後好不了,

可通過科學的藥物治療緩解病程進展。

這類病早發現、及時治療,

效果非常好,會縮短病程,

但很多人前期不在乎,

一旦確診就到了晚期了。

對待這種疾病最好早發現,

如果你疏忽,也彆強求短期治好,

配合醫生堅持服藥是最佳選擇。

03 人老導致的

隨著年齡增大,身體逐漸衰老,

會出現諸如骨關節退化,

記憶力減退、白內障等退行性疾病。

白內障可以換晶體,

但換後視力肯定不如原來的好。

而對於骨關節炎和記憶力減退,

通過治療或服藥,可改善症狀。

重要的是,一定要服老,

有良好的心態接受身體的變化,

不能強求醫院治到某個理想效果。

04 醫學沒攻克的

目前醫學只能採取姑息療法,

來減輕病人痛苦的疾病,

比如腦膠質瘤或胰腺癌。

很多人,明知這種病無法根治,

卻還是希望通過手術治療,

花錢不說,病人會承受大痛苦。

患者的正確態度是:

聽從醫囑採取保守療法減輕痛苦,

儘量不要積極干預。

2 王耀獻: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

王耀獻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院長

我是中醫大夫,有人會問我,

有沒有什麼養生保健秘方。

這個我還真有,其實很簡單,

普通人都能很好地掌握:

調精神,節飲食,慎起居,適運動。

我雖然從醫半輩子了,

畢竟凡人一個,也會生病的。

近期就被查出來,

患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大家要是有興趣,查資料便知,

這類人易患上中風及心血管疾病。

我沒用藥,而是每天多吃水果蔬菜,

用食療法對抗高半胱氨酸血症。

中醫歷來講究,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

記住一點——

睡好子午覺比吃再多補品都要好。

我看的很多血糖高、血壓高病人,

與生活不規律、好熬夜有關。

入夜的時候,

人體分泌的升血糖、血壓激素開始降低,

這就是為什麼能讓大家安靜地進入睡眠。

如果長期不正常睡眠,

升血糖、升血壓的因素占優勢,

代謝紊亂,心腦血管病就來了。

另外,平時保證吃飯定時定量,

作息規律,適當運動就可以了。

很多朋友都問,

還有沒有別的注意事項,

其實養生就是順應自然,

不需太多拘束。

我遇到過有一些高血壓病人,

脾氣大,愛和人吵架,

跟醫生交流的時也是很急躁。

我就常跟他們說,心態一定要平和,

情緒太激動會增加患病的風險。

再複診時他們都告訴我,

心情比以前好,人也和氣,

慢慢地像是變了個人。

3 劉玉村:要養胃,偷偷倒掉剩飯

劉玉村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

要養胃,最好別吃剩菜剩飯。

這些東西容易變質,吃了會傷胃。

老人總喜歡把剩飯放冰箱,

實際上,細菌在冰箱裡照樣生長,

只是長得相對慢一點。

我岳母老把剩飯藏起來,

老人心疼啊,說不能倒啊,

我和媳婦兒就只能悄悄倒掉,

然後我媳婦就跟老人說,

我們把它吃掉,老太太還覺得挺高興。

不抽菸、不喝酒、別吃刺激性食物,

別吃腌制食品就能遠離胃病的侵擾。

前些年東北胃癌發生率為什麼高,

就跟那裡冬天新鮮蔬菜少,

大家吃腌制食品多有關。

吸菸不僅會傷肺,也會導致胃炎,

因為肺裡頭有豐富的血液循環,

能作用到各個臟器。

胃的黏膜也有血液的供應,

煙中的尼古丁也會到胃裡來,

這對胃有很大傷害。

胃炎、胃潰瘍也會發展成胃癌,

三者疼起來沒有什麼明顯區別,

但如果原來疼得不是很厲害,

忽然最近變得很疼了,

或者以前是早上疼,現在是晚上也疼,

這些可能都是胃癌的先兆,

要早一點做胃鏡檢查。

40歲以上,有胃炎、有上消化道症狀的人,

一年要做一次胃鏡,以便及早發現胃癌。

4 郭小毛:防癌做好「3個1」

郭小毛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

01 1份健康計劃

在這份計劃中,

應包括不同季節所從事的運動項目,

身體各項指標預期達到的水平,

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項等。

02 1次健康體檢

35歲以上的人應每年做1次體檢,

以便及時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

儘早發現一些不易察覺的早期疾病,

比如早期腫瘤等。

03 1次定期休假

年輕時用身體賺錢,

年老時拿錢換身體,

避免以上情況發生,

就要懂得養生——

也就是調整自我,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建議大家每年定期休假,

讓工作和生活有張有弛,

有效緩解壓力。

5 姚乃禮:人活一口氣,要健康先學會呼吸

姚乃禮 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

現在人們注意飲食的營養搭配,

合理的膳食結構才利於健康。

同樣的道理,

呼吸對健康的影響並不亞於飲食,

只不過飲食和氣息進入人體,

所經過的渠道不同而已。

每天有足夠的新鮮空氣供應人體,

就像飲食的營養充足一樣,

人精神才會好,才不容易疲勞.

大家常說的亞健康,除了勞累外,

長期的氧氣供應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每天吸入高濃度的負氧離子空氣,

對人的精神、情緒、思維、記憶力等,

都有著一定的提高。

中醫說腎為人體的元氣之根,

養好了腎自然能延年益壽。

生氣或受重傷,便會損害腎氣。

肺主氣,負責呼吸和全身需要的氧氣,

由肺吸入的「天」氣,

要到達于丹田,和腎的元氣匯合,

就成為人體各種機能活動的動力。

丹田在肚臍下約三指寬的地方,

約一點五寸,丹田呼吸,

通俗說,就是腹式呼吸。

比如嬰兒剛出生時,

由於胸肌尚未發育完全,

所以嬰兒呼吸時胸腔無法動作,

只是看到腹部的起伏,

這就是腹式呼吸。

把新鮮的空氣通過深呼吸,

吸入丹田,就是小腹部,再吐出,

只有丹田的部位在動,

感覺丹田肌肉隨著呼吸在收縮,

全身的其他部位是放鬆的。

這個動作可強化腹肌的力量,

只要時間地點允許,

可以多多練習這個動作。

練丹田氣最好選新鮮的環境,

進行深度呼吸,

這有利於吸收空氣的負氧離子,

為五臟六腑提供充足的能量。

6 李乾構:三通保健法——大便通、小便通、毛孔通

李乾構 原北京中醫醫院院長

我倡導「三通」保健法,

「三通」是指大便通、小便通、毛孔通。

我每天早晨起床後第一件事,

就是喝400~500毫升的溫開水,

以潤滑腸道,軟化糞便。

「三花」保健茶也是個秘密武器,

用玫瑰花1克、杭菊花2克、三七花3克,

加上龍井茶4克,用開水泡,少量頻服。

此茶具有清肝降壓、活血降脂,

舒肝解郁、利尿醒神的作用,

特別適合老年人。

如何衡量喝水夠不夠?

就是看小便的顏色,

小便黃色表明喝水不夠,

小便顏色清亮透明表明喝水喝夠了。

最好不吃油炸煎烤等容易上火的食品。

保持毛孔通暢就要多出汗,

出汗可以通經活絡、疏通血脈,

可以清洗汗毛孔,

排出體內有毒物質及廢物。

我國自古就有出汗養生治病的習慣,

如冬天受寒感冒時喝薑湯,

蓋被子治感冒,喝熱粥出汗,

運動發汗、熱水燙腳發汗等。

平時也可喝熱粥、泡腳,

通過汗毛孔出汗來大清洗,

及時把人體代謝廢物等有害物質『驅逐出境』,

讓身體一直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

更多精彩,關注院長在線官方微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55010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