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中藥大全,識貨的來,氣虛的人收藏了,補氣第一聖藥也在這!

Liverpo ...| 2017-06-26| 檢舉

補氣中藥大全,識貨的來,氣虛的人收藏了,補氣第一聖藥也在這!

 

人參——補氣第一聖藥,補脾益肺,生津止渴

《本草綱目》記載「人參能補元陽,生陰血,而瀉陰火。」

性味:性平微溫,味甘微苦。飲食養生劑量:1~3克。適用體質:元氣大虛的人。

人參位列我國東北「三寶」之首,被人們稱為「百草之王」,是世界聞名的滋補珍品,並有著「補氣第一聖藥」的美譽。《神農本草經》記載,人參能「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服用禁忌:人參宜堅持小量長服。一般每日一兩克。如要加大用量,需中醫師指導。

人參不宜與茶葉、咖啡、蘿蔔一起服用。高血壓者不宜食用人參。

黨參——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生津養血

《本草正義》記載「黨參力能補脾養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養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振動中氣 」

性味:性平,味甘。飲食養生劑量:5~10克。

適用體質:氣虛、血虛體質。

黨參為中國常用的傳統補益藥,具有補中益氣、生津養血、健脾益肺等功效。現代研究發現,黨參含多種糖類、酚類、固醇、揮髮油、黃芩素葡萄糖苷、皂苷及微量生物鹼,具有增強免疫力、擴張血管、降壓、改善微循環、增強造血功能等作用。

服用禁忌:服用黨參時忌吃蘿蔔,忌飲茶。不宜與藜蘆同食。

太子參——補脾肺之氣,養陰生津

《本草從新》記載太子參可「大補元氣」。

性味:性平,味甘、微苦。飲食養生劑量:15~30克。適用體質:氣血兩虛。

太子參有補氣益血、生津、補脾胃的作用。現代研究證實,太子參含有太子參皂苷A、棕櫚酸、亞油酸、谷固醇、揮髮油等成分,具有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抗疲勞、抗應激等作用。

服用禁忌:不宜與藜蘆同用。

西洋參——補氣養陰,清火生津

《本草從新》記載西洋參「補肺降火,生津液,除煩倦。虛而有火者相宜。」

性味:性寒,味甘、微苦。飲食養生劑量:1~2克。適用體質:氣虛、陰虛體質。

西洋參有養陰清火、生津液、滋肺腎等功效,適用於氣虛、陰虛體質。肺虛咳嗽、內火虛升、肺結核初愈病人宜選西洋參。

服用禁忌:畏寒、肢冷、腹瀉、胃有寒濕、脾陽虛弱、舌苔膩濁等陽虛體質者忌食。

忌鐵器,忌火炒。不宜與藜蘆同用。

食用西洋參前後不要飲茶,因茶葉中含有較多的鞣酸,會破壞西洋參中的有效成分。

食用西洋參前後也不要吃蘿蔔。

黃芪——補氣昇陽,益衛固表

《本草匯言》記載「黃芪,補肺健脾,衛實斂汗,驅風運毒之藥也」。

別名:黃耆、棉芪、北黃芪等。性味:性微溫,味甘。

飲食養生劑量:5~15克。適用體質:氣虛體質。

黃芪,素以「補氣諸藥之最」著稱,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有補氣昇陽、益衛固表的養生功效。醫書上稱「黃芪補一身之氣」。

服用禁忌:感冒發熱、胸腹滿悶者不宜用黃芪。

肺結核有發熱、口乾唇燥、咯血症狀者不宜單獨服。

孕婦不宜長期大量服。

山藥——益氣養陰,補脾、潤肺、益腎

《本草綱目》概括山藥五大功用為「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

別名:懷山藥 、淮山藥 、土薯、山薯、玉延。

性味:甘、溫、平、無毒。飲食養生劑量:10~20克(干)。

適用體質:除痰濕體質外,其他體質基本都可食用,氣虛者食之尤佳。

山藥是中醫平補脾肺腎的中藥材。山藥色白入肺、味甘歸脾、液濃滋腎,故可以補肺氣、補脾氣、補腎氣。山藥為補氣佳品,最適合氣虛體質或久病氣虛的人經常食用。

服用禁忌:山藥有收澀的作用,故大便燥結者不宜食用。

常服山藥期間忌食生蔥。山藥不可與鹼性藥物同服。

靈芝——補氣養血,養心安神

《本草綱目》記載靈芝「療虛勞」。

別名:靈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性味:性平,味甘。

飲食養生劑量:6~12克。適用體質:氣虛體質。

靈芝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吉祥、富貴、美好、長壽的象徵,有「仙草」、「瑞草」之稱,中華傳統醫學長期以來一直將其視為滋補強壯、固本扶正的珍貴中草藥,具備很高的藥用價值。

服用禁忌:患有頑固性皮膚瘙癢者忌用靈芝。有外感病(如感冒發燒)者不宜服用靈芝。

 

蓮子——養心安神,益腎固精,健脾止瀉

《本草綱目》記載蓮子「交心腎,厚腸胃,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止脾虛久瀉痢,赤白濁,女人帶下崩中諸血症。」

別名:蓮米、蓮蓬子、蓮寶。性味:性平,味甘澀。

飲食養生劑量:10~20克。適用體質:各種體質。

蓮子營養十分豐富,除含有大量澱粉外,還含有β-谷固醇,生物鹼及豐富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和維生素。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蓮子有鎮靜、強心、抗衰老等多種功效。

服用禁忌:

腹脹、便秘、便溏者不宜食用蓮子。發霉的蓮子會霉變產生黃曲黴素,黃曲黴素是致癌物。

甘草——祛邪熱,堅筋骨,健脾胃,長肌肉

《本草匯言》記載「甘草,和中益氣,補虛解毒之藥也。」

性味:性平,味甘。飲食養生劑量:6~10克。適用體質:氣虛體質。

甘草,是中藥中應用最廣泛的藥物之一。其藥性和緩,能補脾益氣。

服用禁忌:

甘草味甘甜,胸腹脹滿、嘔吐的人不可服用。

長期服用大劑量的甘草,往往會引起浮腫。

五味子——益氣生津,補腎寧心

《本草綱目》記載「五味子,入補藥熟用,入嗽藥生用。五味子酸咸入肝而補腎,辛苦入心而補肺,甘入中宮益脾胃。」

別名:玄及、會及、五梅子、山花椒、壯味、五味、面藤子、血藤子。

性味:性溫,味酸、甘。飲食養生劑量:1.5~6克(干)。

 

適用體質:氣虛體質。

五味子,含有豐富的有機酸、維生素、類黃酮、植物固醇及有強效復原作用的木酚素,也是兼具精、氣、神三大補益的少數藥材之一,能益氣強肝。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54606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