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我們能見到的光明來源,離開太陽,地球漆黑一片,生命無從談起。是太陽讓地球有了一年四季,有了白天黑夜,在這個世界上,對人類生命與活動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太陽了。
晨鐘暮鼓話太陽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是地球上熱量的來源,離開太陽,地球將是冰冷冰冷的,漆黑一片的。正是太陽給了地球光明與生命。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主要是通過熱量來完成的,太陽的熱量影響地球上三個重要的因素:溫度、濕度與氣壓。進而對地球的氣候條件產生根本性的影響。形成了春夏秋冬,形成了白天與黑夜的交替。
人身陽氣是生命活動的源動力,來源於父母。所以《黃帝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由此可見,太陽對地球、陽氣對生命的重要性。
太陽帶地球的兩大節律
太陽通過光照時間、氣溫、濕度、氣壓、風力等氣象條件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界的萬物也是按著春夏秋冬四季來生養休息的。古人已經認為到這種規律概括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生命規律。無論是一年生的植物、多年生的植物都有這樣的規律性生命周期,其中一年生的更明顯,對萬物之靈的人類來說,也深深地打上了這種規律的烙印。
縮短到一天,也有類似的春生、夏長、秋收與冬藏的規律,只是在高等植物上顯得不那麼明顯而己。對人而言,夜半到黎明相當於春,是陽氣化生的時間,陽氣由內而外的初期,黎明到午時是陽氣由生而盛極的時間,是陽氣出表的時間;午後到傍晚是陽盛而陰漸長的時間,是陽氣由表入里的時間,傍晚至夜半是陽氣由里入髒的時間,陰氣漸至最盛的時間。
日節律與年節律成為自然界的兩個最基本的節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我們要遵循的第一個太陽月亮規律,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我們要遵循的第二個太陽月亮規律。
跟著太陽節奏的生活
老子說」無為,無不為「,我們總以為是一天到晚無所事事,其實我們都誤讀了古代智者的思想。《道德經》講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規律,由道經與德經組成。
日出而作:白天該起床時不賴床,適度戶外活動,春夏早起,秋冬晚起。
日落而息:將睡眠安排的規律些,夜生活少一點。睡眠時不要睡在風口,冼完澡,水不幹不能吹涼風。
春夏養陽:保護好胃,不要貪涼飲冷,使胃氣受傷,我曾經用過高良姜之類的暖胃飲料藥,有一定的效果。只有胃好,身體才能健康。因為胃氣是後天之本。
秋冬養陰:秋冬別溫補太過,傷及陰血,損傷命本,溫藥只能振奮陽氣,振奮太過,徒傷精氣陰血,更使命本薄弱。有些人為了提高性功能,用了大量壯陽藥,反而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根子在這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54145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