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薏米紅豆湯祛濕的人,至少犯了5個嚴重錯誤!難怪沒效果!

Powder| 2017-06-19| 檢舉

濕氣,相信好多人都深受困擾,俗話說「十人九濕」,甚至更有千寒易去一濕難除的說法。可想而知濕邪的可怕和嚴重性。當然很多人和濕邪作鬥爭多年,他們會有自己一套方法應付濕氣。不過,最為普遍的還是煮一碗紅豆薏米湯。

其實,傲雪表示大家的方法是沒有錯的,只是很多人嘗試後表示沒有祛濕效果,傲雪就好著急啦,因為大部分人根本不了解薏米和紅豆的正確用法,以為就薏米紅豆加水熬煮很簡單。實際上,至少有5點錯了!

1、薏米錯了

薏米祛濕雖然效果好,但薏米性寒,直接煮來吃,會傷脾,而脾是負責運化濕氣的,脾傷了,濕氣更加揮發不出,越想祛濕反而越濕。所以,吃之前,脾胃虛寒者最好先炒過了再煮。經炒制後,薏米的藥性更為平和,相對於生薏米更長於健脾止瀉,是治療脾虛、濕盛、泄瀉的良藥。

2、紅豆錯了

中醫裡面的紅豆是指赤小豆,又名紅小豆,飯豆,赤豆。從功效來說,赤小豆祛濕,紅豆養心;從形狀來說,赤小豆呈細長形,顆粒比紅豆小;紅豆呈圓柱狀,表面為暗棕紅色。即使把兩者混亂了還是很容易區別的。

3、煮法錯了

赤小豆、薏米很難煮爛,最好用溫水浸泡兩小時後再煮,否則營養成分難出來,沒有時間浸泡,也可以多熬半小時。

4、大米加錯了

此款湯不是粥,千萬不要加大米!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濕性粘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

赤小豆和薏米都是去濕的,本身不含濕,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要是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濕氣,所以整個粥都稠了。味道雖然更好了,但對於養生來說並非好事,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赤小豆、薏米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5、「只祛濕不健脾」錯了

《黃帝內經》講過脾與濕氣是對好友,因為「脾主運化」,脾虛了,濕氣會加重,濕氣重又會導致脾虛,要祛濕還需健脾。

薏米大家也知道祛濕效果很好,特別是跟其它都東西搭配的熬出來的粥,還有就是薏米大小也有關係,中醫的角度來講薏米的顆粒而小,藥用價值也就越高。你們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薏米吧,再介紹幾款粥給大家!

在眾多的祛濕食材中,薏米是濕氣最好的食材,薏米的祛濕功效早在古代就有記載,《本草綱目》記載:薏米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滲濕。

如今市面上最多的薏米是河北安國薏米,雲南曲靖薏米,貴州興仁薏米、安徽毫州薏米以及福建的金沙薏米。金沙薏米 產於福建省仙游縣龍華鎮金沙村,是仙游縣著名的土特產,在宋代大面積栽培,有千年歷史,明代貴為朝廷貢品。

在中國薏米中,皇帝只選擇金沙薏米作為貢品。說明它的營養價值很高。《本草綱目》記載的正是金沙薏米。是目前國家唯一確認的糧藥兼用和具有國家地理保護標識的的薏米。金沙薏米的顆粒很小,藥用價值也很高。

介紹幾種效果比較好的祛濕粥給大家:

1、薏米紅豆粥

材料:薏米10克、紅豆20克、芡實5克、枸杞2克

做法:將薏米、紅豆等洗凈後,把紅豆、薏米浸泡1小時。然後將所有材料盛入燉盅,放入適量的水,文火燉3小時,根據個人口味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2、薏米山藥芡實粥

材料:山藥、薏米、芡實適量即可、紅糖調味適量。

做法:三種食材打磨機打成粉,加足量水大火熬開,轉小火熬1小時。熬時要不停的攪動,以防糊底和溢鍋。熬好後盛入碗中可調適量紅糖。

3、薏米南瓜美膚粥

材料:大米20克、糯米15克、小米15克、燕麥片15克、枸杞5克、紅棗15克、花生20 克、薏米15克、小南瓜2個、蜂蜜、紅糖適量

做法:

將享米、紅棗、糯米、花生淘洗乾淨,用清水浸泡2小時

大米、糯米、小米、燕麥片、紅棗、花生、享米放入電壓力鍋內,倒入適量清水熬開

粥煮好後,倒入清洗好的南瓜內,上鍋蒸十分鐘即可

待稍涼時放入蜂蜜或紅糖與南瓜一起食用即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53963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