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東西就胃疼,可能是患上胃潰瘍,不及時治療會癌變

情感生活| 2017-06-15| 檢舉

一吃東西就胃疼,可能是患上胃潰瘍,不及時治療會癌變

 

人們常常在胃不舒服時候就休息一下,喝一杯溫水,或者吃一粒止痛藥就應付過去了。待胃不再有疼痛感就以為是好了,殊不知這恰恰是使胃病嚴重化的舉動。

胃部短暫性疼痛後症狀自行消失那是胃潰瘍

如果飯後感到腹部疼痛,持續一兩個小時候症狀自己好轉,下次吃飯後又繼續疼痛,這是胃潰瘍的最主要的症狀,輕者只有上腹不適;重者可擴散至胸部、左上腹、右上腹或背部等。

而且,胃潰瘍患者大部分可出現各種消化不良的症狀,主要有打嗝、反酸、上腹脹、胸骨後燒灼感、噁心、嘔吐、納差等。但也可無任何症狀,直接出現出血、穿孔、幽門梗阻、癌變等併發症。

胃潰瘍是一個慢性病的過程,少數病人往往是在幾年甚至幾十年當中都沒有任何明顯的消化道症狀,或者症狀很輕微,以至出現出血併發症才被發現。

胃潰瘍發展為胃癌,幽門螺桿菌是幫凶

有一定比例的胃潰瘍患者因為治療不及時會產生癌變的現象。因為胃潰瘍患者的胃部生態被破壞,仍容易慘遭細菌的入侵。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最常見、感染的幾率最大的一種細菌,這種細菌會加劇胃病的症狀,加大了癌變的風險。

要是胃潰瘍患者出現全身狀態短期內發生惡化,消瘦明顯,體重急速下降,出現貧血和治療不奏效的頑固性嘔吐;大便顏色變深,糞檢隱血陽性,且持續時間長;明顯的疲勞、疲憊、食慾減退,或者出現消化不良性的腹瀉,特別在進食肉類食物之後腹瀉加重;患者腹部捫及包塊,或左鎖骨上捫及淋巴結腫大。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癌變了!

治好胃病三分藥七分養,藥物和食療缺一不可

西醫治療胃潰瘍和消滅幽門螺桿菌的藥物主要是抗生素,抗生素見效快,不過副作用也不可忽視。

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五分之一的成年住院病人對處方抗生素有副作用反應。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42% 參與者有胃腸道異常反應,24% 出現腎臟異常反應,15% 出現血液異常反應。

因此,除了用藥,日常也要用食療法保養胃,丁香茶葉就是很好的天然「健胃劑」,丁香茶葉含有丁香酚、丁香油,可以促進胃液的分泌,改善胃潰瘍產生的脹氣,還能抑制幽門螺桿菌的活性,有胃病的人除了吃藥,還可購買丁香茶葉日常泡著喝,養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53598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